二、正確處理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重大關系
加快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實現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的振興,是一項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推進這一工程,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統籌兼顧的要求,綜合考慮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各種因素,正確處理好文化產業發展的各種關系,從而全面協調地推進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
(一)要正確處理廣泛借鑒與因地制宜的關系。對后發地區來說,發展文化產業的過程既是一個向外借鑒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從目前發展進程看,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東、中、西梯次發展的基本形態。東部地區發展早,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中部乃至西部一些地區的文化產業近年也有很大的發展,積累了發展文化產業的寶貴經驗。因此民族地區要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就要廣泛借鑒和吸收先進地區乃至國外的成功經驗和有益做法,只要適用于民族地區,就要敢于借鑒,敢于“拿來”,借此縮短我們發展文化產業的摸索過程。與此同時,我們不能照搬照抄,必須結合民族地區的實際,大膽創新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思維,積極探索民族地區發展文化產業的新路徑和新舉措,使民族地區文化產業既融入發達地區的先進理念,又凸顯民族地區的獨特思路和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找到一條符合民族地區實際情況的新型發展道路,才能推動形成我國文化產業多元化發展的生動局面。
(二)正確處理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關系。我國北部民族地區地域遼闊,自古以來就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與演進,創造了獨特而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民族民間音樂、舞蹈、曲藝、繪畫、雕刻、服飾以及民間風俗,使民族地區成為一座座有形和無形的民族藝術博物館。因此,民族地區發展文化產業,就必須首先著力做好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要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遺產獨特內涵的基礎上,通過各種藝術方式和現代傳播手段,使民族優秀文化遺產永久傳承和延續下去。同時,我們又要結合時代的要求不斷推進內容創新、形式創新和生產機制創新,通過深入研究大眾審美心理的新變化,通過現代藝術生產理念和科學技術的打造和包裝,不斷推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時代精神的文化產品??傊七M民族地區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創作,要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既要秉承傳統、維系精華,真實地體現民族文化的獨特風韻,又要推陳出新,求變求新,創造具有時代感的藝術表達形式。
(三)正確處理產業升級與突出特色的關系。加快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必須切實解決好產業的內在發展方式問題。針對文化企業“軟、小、散”的狀況,民族地區要著力推動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要通過不斷提高文化產業的集中度,通過推動與高新技術產業互動融合,提高文化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化發展轉變,由數量擴張型向素質提升型發展轉變。只有這樣,才能改變我區文化產業在低層次上重復的局面,增強文化產業發展的后勁。同時,我們又要下大力氣研究民族地區文化的多樣性,根據本地區文化資源的稟賦和特點,著力突出民族地區的文化產業特色,在文化產業樣式和種類日漸趨同的態勢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只有這樣,民族地區文化產業才能形成自身的特殊優勢,使民族地區文化產業更具競爭力和影響力。因此我們在推進民族地區文化產業過程中,要堅持把提升層次與突出特色統一起來,在提升層次中突出特色,在突出特色中提升層次,實現民族地區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四)正確處理內部搞活與擴大開放的關系。在現代技術條件下,文化市場呈現出加速融合的趨勢,全球化越來越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地處邊疆的民族地區要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就更要積極地去適應這種變化,把文化產業放在國際國內文化產業格局中去謀劃,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融入全球化大潮中。要堅持以改革推動開放,通過改革一方面增強經營性文化單位的發展活力,一方面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的宏觀環境,為文化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奠定基礎;要堅持以開放促進改革,一方面堅持“引進來”,通過落實放寬市場準入政策,積極引進國外資金、技術、人才及管理經驗,解決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一方面堅持“走出去”,積極參與文化產業的國際國內分工和合作,參與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競爭,提高民族地區文化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通過開放的“倒逼”作用,從而進一步改變和淘汰僵化的傳統文化體制,激活民族地區文化企業的發展活力,加快推進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進程。
(五)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資源保護的關系。民族地區發展文化產業,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要求我們既要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又要有效地保護文化資源。沒有開發和利用,我們的文化產業就難以借助資源優勢實現快速發展;沒有保護和搶救,就會造成寶貴文化資源的浪費,就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從文化資源的稟賦上說,民族地區有些文化資源是可以反復開發利用的,但其中很多卻是不可再生的。如果盲目地過濫過散開發,就會導致產業開發的短期性行為,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損失。所以我們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必須將資源開發與資源保護統一起來,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進一步加大文化資源的搶救和保護力度,建立文化資源永續利用的保護機制和法規體系,把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建立在牢固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