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明確立了科學發展的行動綱領
省委書記張云川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取得實質性進展,是把握‘十二五’發展主線的必然要求,也是河北必須闖過的一個重要關口。如果不能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上實現大的突破,我省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很難有一個大的改觀,甚至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也會成問題。2009年,我省人均GDP在3741美元左右。從國際經驗來看,這個階段既擁有繼續發展的有利條件,也處于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不少國家在邁入現代化進程后,最初的發展勢頭相當不錯,后來卻出現停滯甚至發生逆轉,關鍵原因就是沒有及時對發展方式做出調整。對于我省而言,未來五年是關鍵時期,要實現質與量的統一、快與好的統一、物與人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市場的自發走向改革的自覺。
全會明確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調整經濟結構,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著力提高創新能力,著力深化改革開放”。這是省委在對我省發展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的基礎上作出的科學決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全會提出,要按照中央“五個堅持”的基本要求,即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大動力,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這就為我省實現科學發展確立了行動綱領。
突出指明了和諧發展的嶄新方向和諧社會的核心是利益的公平分配,是調解社會各階層在實現自己利益過程中的利益沖突。對社會主義中國而言,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從來就不是單純的財富積累,而是不斷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順應人民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更多的人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讓弱勢群體得到保護。必須完善保證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
全會明確提出,在未來五年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改善生態環境”,使“社會建設明顯加強,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增強,人民幸福指數明顯提高”。這些提法在之前的重要會議上也都有論述,但在此次會議中論述的最為全面系統,構建起了一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規劃體系。從中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加清晰地看到黨和政府對民生的高度重視,順應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階段的要求。
未來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國情、省情的深刻變化,河北的發展必須準確把握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在具體工作層面,就是要牢牢抓住國家京津冀地區區域規劃即將出臺、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即將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國內“東企西移”“南資北移”呈加速趨勢、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積極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等重要戰略機遇,為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宏偉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作者系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 2010-11-10提倡勵精圖治 抵制奢靡之風
- 2010-11-05環境保護部首次公布我國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情況
- 2010-11-05主要儲備貨幣國貨幣政策應負責任
- 2010-11-05后危機時代企業管理創新探析
- 2010-11-04社興橋人車相擠好危險 眾人盼有關部門除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