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改善農村居民居住條件為重點推進農村清潔工程
(一)抓龍頭,科學編制規劃。一要把握總體要求。要按照“三通建到村,步道連農家,三改不漏戶,民居一個色,垃圾集中收,美化進院落,污水不橫流,衛生成習慣”的要求,對道路、水電、改水改廁等基礎設施建設進行規劃。二要注重因地制宜。將農村清潔工程建設有機地與當地“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要充分考慮各村經濟實力,著眼當地資源,注重個性和特色,合理編制規劃。三是注重統籌兼顧。要堅持農村清潔工程規劃與鄉鎮、行政村、中心村規劃相結合,與交通、供電、供水、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以及教育、文化、衛生等設施建設相統籌,實現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合理布局。
(二)抓核心,突出清潔主題。一要抓好衛生保潔、垃圾回收、污水處理等設施建設,有效處理農村生活污水;二要大力發展沼氣,提高沼氣普及率,讓農民用上清潔能源;三要加強生活垃圾統一收集處理,堅決糾正亂堆、亂放、亂倒現象;四要加強宣傳引導工作,積極倡導農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五要以除害防病為重點,著力控制“四害”密度,深入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移風易俗,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三)抓主體,打好總體戰。實施農村清潔工程主體是群眾,鄉鎮重在督促推動,村組重在組織發動。在工作推動上,各鄉鎮黨委、政府要將清潔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組織鄉鎮、村組干部分工包抓、駐村督導,協調解決具體問題。村組要逐戶建立清潔工程“明白卡”,使群眾明確自己應該干什么、達到啥要求;實行掛牌銷號制度,做到階段性任務定期公布、完成的任務定期銷號;推行“示范戶”和“流動紅旗”制度,弘揚先進,鞭策落后。在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上,要大力動員引導群眾投工投勞籌資,主動參與清潔工程,打好清潔工程這場人民戰爭。
(四)抓投入,多方籌措資金。一要多方爭取資金。包抓領導和部門要廣泛聯系、積極協調,向上爭取財政資金和項目扶持資金,向社會爭取民間資金和捐助資金,實行以獎代補、政府與群眾分擔、發動群眾投勞等方式,調動群眾投入的積極性。二要整合使用項目資金。充分利用民政、農業、衛生、環保、扶貧、林業等扶持政策,爭取并捆綁使用好各類專項資金。三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資金監管,規范項目建設招投標,千方百計降低建設成本。財政部門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保證各類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資金到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使清潔工程成為陽光工程、廉潔工程。
(五)抓保障,健全長效機制。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措施和長效管理機制,才能鞏固清潔工程的良好成效。一是垃圾收集清運處理制度。明確垃圾處理的職責、任務、方法,尤其要明確保潔員職責及報酬、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處理設施管理等制度,使每一個村都做到環衛設施功能完備、保潔員盡心盡職、經費來源穩定、管理措施嚴密。二是公用設施管護制度。對村莊的各類公用設施和樹木綠化帶,都要確定專門人員,落實管護責任,明確管理處罰制度,確保完好無損。三是衛生保潔制度。要細分農戶衛生責任區,與農戶簽訂“門前三包”責任狀,制定村規民約,規范和約束村民衛生行為。同時,還組織黨員干部做監督員,進行義務監管,真正做到“干群聯動,全民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