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城鄉結合部是農村走向城市的重要窗口,又是城市輻射農村的橋頭堡,是城市發展和農村發展相協調的重要紐帶,解決城鄉結合部問題已成為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切入點,請談一下它具有哪些特點?
石楠:城鄉結合部是城市建設發展的特殊地區,既有城市的特征,又有農村的痕跡,是一個充滿活力、非常復雜的區域,因其存在著頻繁的能量與物質對流,各類活動密集,一直處在變化之中,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它也不斷外延,具有動態性;其二城鄉結合部人口構成復雜,在這里不僅有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各種不同職業類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價值觀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質的人群相互形成強烈的對比與共存,容易孕育產生矛盾;三是過渡性特征使城鄉結合部區域在供給和需求之間產生了矛盾,從管理的角度反映出了非正規性,如非正規的就業、居住等。
記者:城鄉結合部建設,不是簡單地舊村拆除,農民上樓,涉及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社會管理體制的轉型等諸多問題。請問城鄉結合部發展主要面臨哪些難題,怎樣破解這些難題?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石楠:城鄉結合部存在的難題主要體現在戶籍管理、行政區劃、外來人口管理、農民就業、土地開發、環境保護等諸多問題,這就需要加強規劃建設的合理性。就土地開發而言,如果在開發的過程中很好地和當地本身的經濟需求、勞動就業需求相結合,就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鑒于城鄉結合部與老城區在就業和子女教育方面的巨大反差,城里動遷戶凡是牽涉到就業和子女教育的,多數保持人戶分離,而農村拆遷戶則考慮經濟利益,也不愿意農轉非,增加了戶籍管理的難度,如果把更多附加在戶籍制度上的福利剝離開,在這個問題上就會保持其客觀性。另外,在片面強調戶籍制度對人口管理的重要作用后,一旦放開戶籍制度管理,就會有大量人口非理性的涌向城市,從而加重了城鄉結合部的負擔,這一點怎樣規避也是要研究的課題。
在城鄉結合部規劃中,如若按照傳統的農村管理或城市管理的思路都不全面,要從中央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兩者之間的角度全盤定位,統籌思考,找出新的發展思路。只有采用新的視角、新的思路,運用科學的界定方法,調整管理方式、提升服務意識、實現空間布局的均衡,才能客觀準確的分析和解決存在的問題。
記者:根據部署到2011年全市所有城鄉結合部地區村莊及有條件的農村地區都實現社區化管理,對此您是怎樣理解的?
石楠:推行農村服務社區化,是適應農村改革發展新形勢的有益探索。農村社會化管理主要的著眼點是怎樣更好的提供一些公共服務和公共設施。在農村社區化管理探索實施的過程中,通過對治安防范常態化、矛盾調處及時化、房屋出租規范化、村民管理自治化等有效手段的探索實施,村莊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環境改善、治安秩序好轉、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也大幅提高了。
雖然我們在農村服務社區化管理探索的過程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還很多,有以下幾點建議:一是把現階段居民生產生活狀況與過去村民自治的一些基本原則相結合,調整社會管理模式。二是增強整體概念,把城鄉結合部作為城市的組成部分之一,在規劃建設中多考慮與“左鄰右舍”的關系,與城市之間的融合。三是人口本身的城鎮化要比戶籍的城鎮化慢,要把加強素質教育考慮在內,在城市化空間轉變的同時追求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