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面對掌聲是否頭腦清醒,面對成績能否看到問題,是一個政黨先進與否、成熟與否的“檢測儀”。
在建黨90周年的輝煌時刻,在“給中國共產黨打高分”的贊譽聲中,胡錦濤同志的“七一”重要講話充滿憂患意識地向全黨敲響了警鐘:世情、國情、黨情正在深刻變化,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等“四種考驗”復雜嚴峻,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等“四種危險”更加尖銳。
“中共以憂患意識迎接90華誕”,這是海內外諸多媒體當下的普遍印象。如果以“憂患”為關鍵詞解讀90年歷史,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生于憂患、成長于憂患、發展壯大于憂患的歷程更為寓意深遠。
黨誕生于民族危亡的苦難歲月,唱著“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帶領人民浴血奮斗,帶著“兩個務必”“進京趕考”,在“開除球籍的危險”下開始改革開放,在“居安思?!敝杏瓉硇碌氖兰o,在“憂患在心、準備在先”中戰勝疫病、地震、金融危機等一系列風險挑戰。勇于從挫折中奮起,善于在憂患中奮進,已經成為我們黨最為重要的政治品質之一,也為如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未來提供了深刻啟示。
憂患源于責任?!稗k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不管是干革命、搞建設,還是促改革、謀發展,中國共產黨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以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為己任?!笆坎豢刹缓胍?,任重而道遠”,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黨才會實事求是地看到問題與不足,才會深切反思自身能力素質存在的差距,才會極其重視密切聯系群眾的傳統,才會高度警惕貪污腐敗對人心向背的影響。
憂患激發動力。多難興邦,多難勵黨,從遵義會議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戰勝“九八洪水”到創造“汶川奇跡”,越是生死抉擇,越是搏擊風浪,黨的政治本色就越是彰顯,修正錯誤、自我完善的能力就越能大幅提升,中國社會歷史的進程就越能加快。
今天的中國,發展的奇跡固然令人驚嘆,但發展黃金期與矛盾凸顯期交織,歷史遺留問題與現實難點問題交織,住房、教育、醫療、就業、環境、腐敗等問題空前凸顯,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躲不開、繞不過??吹絾栴}不是目的,解決問題方見真章。如何保持奮發有為的狀態,發揚開拓進取的精神,鼓起攻堅克難的勇氣,不斷探求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方法和途徑,檢驗著共產黨人的執政能力與水平。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八姆N考驗”無所不在,“四種危險”警鐘長鳴,對于今天的共產黨人來說,憂患意識不是過去時,而是現在時、將來時?!靶蝿荼迫?,不進則退”,迫切要求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把憂患作為一種“執政心態”,多些問題意識,防止積弊日深;少些“盛世心態”,理性看待成就;多些群眾意識,促進干群融合;少些名利觀念,杜絕以權謀私。唯有如此,才能不斷贏得廣大人民的支持,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繼續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