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先爭優活動是當前新時期、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工作的重要經常性活動。本文利用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思想,從傳承性和發展性兩個維度探討了創先爭優活動的現實背景、歷史淵源和發展方向,闡述了創先爭優活動與傳統文化、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關系,辨析了先進性與發展性的動態聯系,進而論證了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當前,在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中廣泛開展了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做優秀共產黨員活動,形成了濃厚的創先爭優氛圍。歷史進步需要先進的黨,時代發展呼喚優秀的共產黨員。創先爭優活動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工作的重要經常性活動,既有深遠的歷史傳承性,又有深刻的時代發展背景。
一、創先爭優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揚棄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源泉。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是綜合國力強盛的標志和中華民族特有的資源優勢之一。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傳統文化展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毛澤東主席扎實的傳統文化功底豐富了革命斗爭智慧,加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改革開放后,傳統文化的保護、研究和發展取得了進一步的飛躍。溫家寶總理深厚的國學功底充分展現了當代國家領導人“聰慧、博學、睿智、愛國”的風范。
開展好創先爭優活動需要深入一線、深入實際,以服務群眾為主題。充分利用傳統文化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將使黨的先進形象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現代生活中雖然存在著傳統文化的某些因素,但是傳統文化并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生活,現代生活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是有所修改、發展和創造的。兩者之間必然存在著沖突。要處理好這類沖突必須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傳統文化采取揚棄的態度。比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臣民意識、封閉意識、男尊女卑思想就與黨的先進理念和思想發生碰撞。這類落后思想也不同程度的侵蝕著我們的一些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立場和覺悟。
所以,創先爭優活動既要發揚傳統文化中優秀的一面,促進黨在更深更廣的范圍內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又要對傳統文化中落后、腐朽觀念進行分析、批判或改良;還要通過揚棄傳統文化,來推進黨組織和個人在更廣更全面的范圍內保持其先進性。
二、創先爭優是對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繼承
創先爭優文化形成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和創造,是我黨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延續。
(一)黨的三大優良作風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作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成功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發展實際緊密結合的結果,是我黨弘揚理論聯系實際作風的成功實踐。
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要求黨必須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群眾,用正確的方法領導群眾。習近平同志強調,做群眾工作,要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真心為群眾著想,為國為群眾造福。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自我批評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作風之一,增強了黨內生活的原則性和實效性。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只有堅持黨的三大優良作風才能真正成為時代的先鋒,我們的黨才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勇往直前。
(二)黨的團結
黨的團結是我黨克敵制勝的法寶,是革命和建設勝利的重要保證,是奪取革命勝利的基本條件,是政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保證。鄧小平同志指出,“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就有力量。沒有理想,沒有紀律,就會像舊中國那樣一盤散沙。所以,我們要認識到創先爭優活動的目的是在黨內形成“你追我趕,共同進步”的局面,共同進步、共同優秀、團結共進、和諧發展才是最終目的。
(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胡錦濤總書記強調,全黨要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為人民利益不懈奮斗,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隨著我國經濟建設不斷取得重大成功,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生活、工作等方面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國社會貧富差距還很大,共同富裕的圖景還遠未實現。廣大黨員同志應該繼續保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本色。“草鞋書記”楊善洲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為我們廣大黨員樹立了一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好典型。
三、創先爭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實踐
黨的十七大把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形成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作為有機統一的整體,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是對新時期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概括,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偉大創造。“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只有通過創先爭優活動深入學習掌握正確的科學理論,并將之轉化為活生生的實踐,我們的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取得新的成功。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尚未完全成熟。我們黨形容改革開放的探索是“摸著石頭過河”。通過30余年的發展,我們已經把“這條河”的脈絡摸清楚了,我們可以在正確的道路上放心大膽的奮勇直前,惟一讓我們擔心的恐怕只有我們的步伐還不夠快。創先爭優活動正是要讓我們的黨在前進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穩健。
因此,在我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的歷史機遇期,大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有其特別重要的意義。
四、先進是相對的,發展是絕對的
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全黨必須牢記,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總書記的講話深刻反映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事物總是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沒有永遠的先進,也沒有永遠的優秀。共產黨員應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正確指導下,順應時代的發展,及時改變自己,更新自己,發展自己,讓自己永遠跟上時代進步的腳步。
事實上,在我們黨內許多曾經優秀的共產黨員,由于思想、觀念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逐漸落伍、退步。這些人的行為和觀念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正是要被糾正的。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類社會是不斷發展的,社會關系是不斷變化的,價值觀念也是隨著社會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的。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推動社會全面前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黨內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不僅是歌頌黨、向黨的90歲生日獻禮的錦上添花的活動,更是黨的建設工作中的一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的活動,是一項需要常抓不懈的活動。一個發展的、健康的、持續進步和自省的黨才是充滿希望的黨,才是眾望所歸的黨,才是能將我們從一個勝利帶向新的勝利的黨。黨的先進性靠的是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靠的是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積極響應、團結奮斗、奮勇爭先。只有上下齊心、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創先爭優,我們的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蒸蒸日上、繁榮昌盛!(作者系省地震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