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搶眼之點: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
胡錦濤同志的重要講話,回答和澄清了一個大問題,即過去30多年里我們有沒有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他說,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總結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正反兩方面經驗,明確提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我們堅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一是我們廢除了實際上存在的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確保了國家政權機關和領導人員有序更替。二是我們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人民實現了內容廣泛的當家作主。三是我們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深入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四是我們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保證決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五是我們建立健全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為各方面優秀人才建功立業開辟了廣闊渠道。六是我們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們黨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開展工作。七是我們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保證黨和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
應該講,這些都是事實。因此,胡錦濤總書記的結論是:“事實充分證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
同時,胡錦濤總書記闡述了我國政治體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進一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構想。
不足主要表現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具體制度方面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發揮人民創造精神方面還存在不足。因此,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持續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需要也必然會繼續向前推進。
構想主要是:一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二要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三要堅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四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五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不斷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
這五點十分重要。如果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角度來解讀。第一點講的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則;第二點講的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根本目標;第三點講的是要在政治體制改革中規范黨的領導行為;第四點講的是要在政治體制改革中規范國家政權的運行行為;第五點講的是要在政治體制改革中規范司法機關和公民的法律行為。因此,這是一個具有深刻內涵的民主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構想。
需要澄清的一點是,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我們必須同步推進并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但是,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不同的是,經濟體制改革是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去取代計劃經濟體制,而政治體制改革不是要用別的制度去取代人民民主專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政治制度,而是要按照人民民主的本質要求完善和發展這些制度。因為,這些政治制度主要是在1949年和1954年建立的。建立時中國的經濟并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以及與此相聯系的計劃經濟體制,而是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市場經濟體制,而且當時的社會結構并非單一的社會,而是多元的社會,是存在著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這四大階級的多元社會。事實上,我們這一套政治制度正是根據多元社會的經濟結構、階級結構和社會結構建立起來的。經濟體制束縛了政治體制的發展,而不是相反。這套政治制度的優越性長期沒有發揮出來,主要是因為它們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受到很多限制,以及封建主義家長制、官僚主義等影響在長期存在。因此,我們今天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不是要用別的什么制度去取代這些制度,而是要按照人民民主的本質去完善和發展這些制度。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進一步把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發揮出來,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