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東在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全會上強調
堅持走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開創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
8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在出席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時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和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深化改革,科學發展,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高等教育體系。
劉延東指出,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國家強大學必須強。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要作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大計、改革創新的第一要求,凝聚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把這一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實施好、完成好。
劉延東強調,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理念思路的更新、體制模式的創新、評價機制的引導、基礎能力的保障、社會環境的營造等,必須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科學研究為基礎,社會服務為方向,文化傳承創新為引領,形成大學各項功能相互促進、相互支撐、辦學質量整體提升的新格局。按照符合國家和區域發展需要、符合學校實際、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原則,優化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培養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突出特色、分類管理、防止同質化,促進規模、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要以科學的質量觀指導人才培養,弘揚成功經驗,改革培養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個性化培養,強化實踐育人,建立多種主體聯合培養的方式。依托優勢學科群,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建立開放、集成、高效的協同創新機制,探索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新平臺、服務國家創新發展的新路徑、體制機制創新的新載體。完善符合高校特點的內部治理結構,積極穩妥地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健全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機制,推進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建立完善政府、學校、專門機構和社會多元評價相結合的科學規范的質量標準體系和教育教學評估監督制度。大力加強教師師德和教學能力建設,改善工作生活條件,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劉延東要求,高校領導班子要自覺按照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解放思想、奮發進取,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提高辦學治校水平,不斷開創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
來自教育部直屬高校的咨詢委員、其他部委和地方所屬高校的特邀黨委書記和校長共193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