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深入淺出詮釋熱點問題
www.xpshebei.com?2011-08-31 17:18? ?來源:中國記協網
我來說兩句
一是表達百姓面對難點問題的真情緒。節目都是從群眾對難點問題最真實的意愿開篇,從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出發,折射一個全局的社會問題,從一個普通人的切身感受進行情感投射,擊中每一個觀眾的內心。
二是聚焦破解難題第一當事人的真情懷。在案例人物的選取上,無論是政府官員、專家學者還是老百姓,都挖掘他們身上那種主人翁的情感,以此感染觀眾。
三是強化節目創作者的真情投入。為了增加節目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記者和編導下了很大功夫,包括畫面的選取、音樂創作、解說詞的修改等,都是凸顯了情感元素,目的是把抽象的理論變成觀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形象畫面。
第三,說實話,讓觀念深入人心。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利益、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化的今天,群眾的思想困惑增多,對理論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們努力適應這種形勢,通過調整節目語態,提升節目的思辯水平,啟發受眾自己的思考,達到解疑釋惑、析事明理的作用。
一是面對問題盡量務實。節目內容選取做到了與當下的熱點、難點問題直接對接,與老百姓的實際感受相一致,講實話,不回避問題,幫助觀眾厘清思路,全面客觀辨證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理性的認識。
二是分析解讀盡量平實。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做到說清楚、說到位,不避重就輕,也不刻意拔高。引導觀眾辯證地看待問題,發展地看待問題。
三是語言表述盡量樸實。充分發揮電視解說詞的魅力,以親切而富有張力的語言,感染觀眾,打動觀眾,真正做到用百姓的話來解答百姓關心的問題,不少觀眾反映節目的解說詞可以當書來讀。
第四,換位置,讓草根成為主人公。這是《從怎么看到怎么辦》電視專題片中一個鮮明的特色,70%的左右鏡頭都是面對百姓的,以往的電視宣傳片常常習慣用“證明題”的思路來解讀,官員、專家出觀點,來自基層的例子做例證。《從怎么看到怎么辦》的制作在視角上有了新的突破:節目打破了眼睛向上的選材習慣,讓鏡頭面對群眾,成為了貫穿始終的節目創造理念。同時突破了演播室采訪這種程式化的表達模式,創作人員深入到基層百姓生活當中,發現問題,發現智慧,真正讓百姓成為節目的主人公。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