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民間反腐的經典案例
近年來,隨著公民權利意識的逐漸增強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監督政府的熱情高漲。一項網上調查顯示,有71.5%的人表示自己“會參與反腐”;遇到社會不良現象時,有75.5%的人會選擇網絡曝光。
據觀察,通過輿論監督揭發貪污腐敗現象的諸多例子呈現出一種新的反腐模式:網絡曝光→網民議論→媒體報道→形成輿論→啟動調查→懲處貪官。
“天價煙局長”周久耕
周久耕,原南京市江寧區房產局局長,2008年12月因對媒體發表“將查處低于成本價賣房的開發商”等不當言論,被網友人肉搜索,曝出其抽1500元一條的天價香煙,戴名表、開名車等問題,引起社會輿論極大關注,人送其“最牛房產局長”、“天價煙局長”等多個極富諷刺意義的稱謂。2009年10月周久耕以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沒收財產120萬元,受賄所得贓款予以追繳并上交國庫。
大理“情人湖”淪為別墅群
2010年4月,云南大理洱海“情人湖”淪為別墅群被媒體報道后,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輿論的壓力下,云南省紀檢監察機關介入開展調查,查實“洱海天域”房地產開發項目從一開始就存在嚴重的官商勾結、行賄受賄等違紀違法問題,查出大理市原市長段力、原副市長方元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原州長助理郭宏峻等6人存在受賄行為。這一事件還牽出了大理州原副州長黃永華腐敗案。大理“洱海天域”項目事件之所以能大白于天下,就是民間聲音與網絡等新聞輿論聯動的結果。
類似經由網絡發動的輿論監督案例還有很多,“白宮書記”張治安、“荒唐書記”董鋒、“滯留不歸書記”楊湘洪、“日記局長”韓峰、“微博開房”局長謝志強等,都是率先被網絡“揪出來”的;“老虎照”、“躲貓貓”、“釣魚執法”等事件背后的黑幕也是最先由網絡揭開的。清華大學周慶安教授指出:“輿論監督能夠給反腐敗提供非常多的信息基礎,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反腐敗線索,首先是通過輿論監督體現出來的,這說明我們的反腐倡廉活動,不是某一個部門的活動,而是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以上資料根據新聞報道整合而成)
責編/張曉美編/石玉注: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原創文章,網絡轉載請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人民論壇》雜志”字樣。書面轉載請聯系010-65363752或郵件至rmlt@rml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