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建工作的思路
www.xpshebei.com?2011-10-17 17:42? 王恩寶?來源:《學習時報》 我來說兩句
統籌城鄉基層黨建工作是新時期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科學化水平的一個重要課題。黨的十七大特別是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以來,各地黨組織以改革創新精神積極探索、推進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新格局,取得了成效并積累了經驗。但是,當前推進城鄉統籌基層黨建工作仍面臨著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在城鄉大流動、大開放、大融合的發展趨勢下,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新格局必須進行積極探索。 “大黨建觀”,從戰略高度統籌規劃城鄉黨建工作 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建新格局,解決思想觀念、思想認識問題是先導。必須讓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及黨務工作者認識到推進城鄉統籌基層黨建工作不是一項純粹的黨務工作,而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舉措。科學發展觀要消除的城鄉“二元”結構,包括城鄉黨建格局的“二元”結構;要實現的“一體化”,包括城鄉黨建工作的“一體化”。做好城鄉統籌黨建工作,要采取多種途徑和方式,把城鄉黨建資源整合起來,助推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當然,推進城鄉統籌基層黨建工作,體現的是一種互動性的發展,是城鄉統籌“一盤棋”,而不是單純的“城幫村”。因此,不能簡單地以為幫助相對滯后的農村基層組織解決了一兩個實際困難就達到了目的,而應該把這項工作放到城鄉統籌的整體工作當中考慮,把城鄉黨建統籌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持續化。 “大組織觀”,探索符合城鄉統籌發展的黨組織設置新模式 要適應經濟社會結構日益多元化、城鄉一體化、經濟區域化和人員社會化的趨勢,按照有利于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有利于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有利于擴大工作覆蓋面的原則,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創新組織設置模式,完善區域銜接、整體聯動的城鄉黨組織網絡體系。一是建立“區域型”黨組織。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對農村和社區組織體系進行調整、充實和鞏固,積極推行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居聯建,促進城鄉生產要素與黨建要素優化配置,增強黨組織的整合和帶動能力。二是建立“產業型”黨組織。依托產業化龍頭企業、“兩新”組織、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實體,推行“龍頭企業+支部”、“專業合作組織+支部”、“協會+支部”等模式,在產業鏈條上建立跨區域的黨組織。三是建立“流動型”黨組織。在外出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大中型城市,以及流動黨員比較集中的勞務市場、集貿市場和商業區等,采取單獨建、聯合建和掛靠建等形式建立黨組織。四是建立“網絡型”黨組織。對比較分散、不便于集中統一管理的外出黨員,利用網絡資源,設立網絡黨組織,開展網上黨建活動,實現黨的工作全方位發展。 “大資源觀”,建立和完善統籌城鄉黨建資源的共享體系 要確立共享觀念,統籌配置黨建資源,提高城鄉黨建資源共享度和利用率。一是整合黨建經驗資源。總結推廣具有代表性的農村、城市社區、非公經濟社會組織黨建經驗、便民服務經驗,使城鄉基層組織共享黨建經驗成果。二是整合陣地資源。加大村級組織辦公場所的規范化建設力度,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網絡資源優勢,實行城鄉間組織陣地無償使用等辦法,提高資源集約利用效率。三是整合經費資源。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采用黨費劃撥、基層單位籌集、部門支持、社會贊助等途徑,建立城鄉統籌黨建的專項工作經費,確保工作高標準推進。 “大管理觀”,構建統籌城鄉黨員管理的新機制 要樹立城鄉黨員隊伍建設一盤棋思想,加快推進黨員隊伍管理從單向被動式向雙向互動式轉變,從傳統手段為主向現代科技手段為主轉變,從靜態化向動態化轉變,從以教育管理為主向更加注重服務轉變。一要構建城鄉黨員管理一體化機制。按照屬地為主、原籍為輔、雙邊互動、共同負責的原則,健全城鄉雙邊管理網絡,建立城鄉內外黨組織互相接受流動黨員工作制度,建立流動黨員雙向管理、雙向反饋機制。二要構建城鄉黨員教育一體化機制。進一步整合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和黨員電化教育播放網絡資源,促進黨建信息城鄉共享、黨建工作區域互動。積極推行黨員異地培養、委托培養、跟蹤培養、駐地黨組織協助培養的城鄉共同培養發展黨員模式,實現城鄉黨員共同培養、共同提高、共同使用。三要構建城鄉黨員服務一體化機制。打造城鄉統一的流動黨員信息庫,推動形成“動態反應、靈便快捷、城鄉一體”的黨員干部動態管理方式和開放透明的黨員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城鄉黨員服務工作平臺,為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提供綜合服務,實現黨員服務區域化、社會化、動態化、科技化,努力構建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的黨員服務網絡。 “大幫扶觀”,建立統籌城鄉黨建工作的互幫互助機制 推進城鄉統籌基層黨建工作,根本目的在于讓城鄉黨員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要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建立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長效機制,積極為城鄉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一是整合資源共辦公益事業。要探索公益事業聯辦的有效途徑,引導部門、企業和社區共同籌資幫助農村興辦公益事業,切實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條件。二是結對幫扶共解基層難題。要大力開展城鄉黨組織結對共建、城鄉黨員結對互助、機關干部與農村群眾結對幫扶活動,定期組織城市黨組織送項目、送技術、送溫暖到農村。組織城鄉黨員開展扶志、扶困、扶技活動,幫助困難黨員增強脫貧致富能力,解決實際困難。三是暢通訴求共促城鄉和諧。要建立和完善民意表達機制,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其在聯結城鄉、提供服務、反映訴求和規范行為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要建立城鄉一體的群眾權益維護機制,確保民意及時表達、民怨及時化解,增強公民的社會認同感和歸屬感,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和黨建工作一體推進的良性互動。 “大工作觀”,確立構建城鄉統籌黨建新格局的工作機制 推進城鄉統籌黨建工作是城鄉雙方共同的工作、上下級組織共同的任務、組織和黨員共同的事業、各個有關部門共同的責任。要以領導機制、責任機制、督導機制和考核機制建設為抓手,著力構建領導有力、責任明確、要求具體、措施得力的工作機制,推動城鄉黨建工作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常抓不懈。 (作者系遼寧省委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