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偉國:廈門站在新起點上推動科學發展新跨越
www.xpshebei.com?2011-12-19 16:21?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今年是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周年。30年來,一批又一批特區建設者牢記鄧小平同志“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囑托,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而立之年,廈門經濟特區站在發展的新起點上,肩負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繼續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前沿,以新的戰略視野和戰略思維奮力推動科學發展新跨越,努力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和平統一的排頭兵。 歷史性跨越:積極服務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 經濟特區作為社會主義的新生事物,肩負著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探索道路、積累經驗的歷史重任。30年來,廈門經濟特區深入貫徹中央設立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做到了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廈門經濟特區30年的歷史性跨越,是我國改革開放偉大進程的精彩縮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大生命力的生動詮釋。在科學理論的指引下,30年間,廈門經濟特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7.4%,財政總收入增長超過300倍,平均經濟增長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城市綜合競爭力等指標均位居我國大中城市前列。改革開放實現重大突破,在諸多領域創造了一系列全國第一,率先基本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全方位開放格局,雙向輻射的樞紐和通道作用不斷增強。人民生活實現根本性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近3萬元和超過1萬元,率先實現醫療、養老、工傷等社會保險的城鄉一體化和全覆蓋。城市功能實現跨越式提升,城市建成區擴大了15倍以上,已從偏居東南的海島小城,變為海峽西岸的中心城市;從貧窮落后的彈丸之地,變為文明和諧的美好家園;從兩岸對峙的海防前線,變為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 廈門經濟特區30年的歷史性跨越,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的成功實踐,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有力印證。廈門經濟特區從誕生之日起,就和其他經濟特區一道,堅持不懈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闖關探路,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有益探索。30年來,廈門經濟特區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注重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初步形成了生產穩健發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態優美宜人的科學發展模式。這集中體現為“四個協調”: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相協調,堅持走內涵型、效益型、集約型發展路子,2009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相協調,堅持把提高效率與促進公平緊密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在全國率先推行最低工資標準、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線、保障性住房制度,率先推行“全民社保”,努力實現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城市發展與人的發展相協調,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同步提升市民的整體素質與生活水平,連續三屆以總評第一的成績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被譽為中國“最溫馨的城市”;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相協調,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較早明確“生態立市”戰略,著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多項環保指標領先全國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此同時,廈門經濟特區堅持以服務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為己任,全面推進對臺各領域交流合作,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探索有益經驗、作出積極貢獻。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