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長洪:嚴峻復雜的世界經濟蘊涵挑戰和機遇
www.xpshebei.com?2012-01-13 19: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新機遇 提升我國經濟實力的新機遇。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新興市場國家先于發達國家走向經濟復蘇,在世界經濟和貿易的增量貢獻中首次超過發達國家。在國際金融危機最嚴重的2009年,西方發達國家都出現了程度不同的經濟衰退,而我國則實現了8.7%的經濟增長率;2010年我國的GDP約為5.88萬億美元,占全球的9.3%,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預計2011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將超過9%,經濟規模將達到6.35萬億美元,占全球比重將上升到9.7%。2010年我國貨物出口1.58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的11%;預計2011年貨物出口接近1.90萬億美元,占全球比重上升為12%左右。不言而喻,國際金融危機使西方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實力對比發生明顯變化,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明顯提高。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機遇。通過參與經濟全球化,承接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并擴大出口貿易,外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從1978年至2008年的31年間,在我國的總量需求中(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計算),外需的比重達到14.64%。國際金融危機在相當程度上破壞了世界經濟的循環格局,使我國既有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持續。2009年以來,我國經濟之所以仍然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根本原因是需求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增長完全是依靠內需實現的。這說明,我國已經初步找到了依靠內需實現經濟增長的新途徑。在未來兩三年內,外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能持續為負數,需要我們繼續在依靠內需實現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不斷探索,尋求更多辦法,取得更大進展。 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新機遇。首先,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在逆勢中取得進展。中西部地區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延續了我國要素稟賦的比較優勢,部分省市出口貿易超高速增長。沿海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速。大量來料加工裝配生產線轉為企業法人,即轉為進料加工貿易,從而帶動了境內產業配套和增值活動。2001年來料加工裝配出口占全部加工貿易出口的28.6%(上世紀80年代占50%以上),2010年下降為15.2%,2011年再下降到12.9%。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許多進料加工貿易企業探尋加工貿易產品轉內銷的途徑,2010年廣東加工貿易轉內銷已達11000億元人民幣。加工貿易企業有的從加工勞動密集型產品向加工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升級,有的從簡單的委托加工向設計加工升級,這兩種升級使進料加工貿易的境內增值率大幅度提高。其次,引進來和走出去同步增長得以實現。境外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2011年前11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1037.6億美元,同比增長15%左右。與此同時,我國企業海外投資連續9年保持增長勢頭,年均增速達到50%左右,從不足10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590億美元。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11年世界投資報告》,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占全球當年流量的5.2%,居全球第五,首次超過日本、英國等傳統對外投資大國。再次,積極參加全球經濟治理的條件更為有利。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已經從國際規則的被動接受者成長為規則制定的參與者與建議者,為改善全球貿易治理、維持國際貿易體系平衡發揮了建設性作用,成為多邊談判的重要平衡力量。10年來,我國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遞交了100多份提案,其中單獨遞交的提案超過半數,在各個層面為推動建立多邊貿易機制作出了實質性貢獻。在20國集團峰會的經濟協調中,中國的積極作用日益顯現,中國關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的建議為世界各國所普遍關注。 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步入上升期的新機遇。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西方發達國家許多大型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陷入困境,而我國金融體系穩定,流動性充裕,經營穩健,不良資產處于較低水平,加上規模龐大的外匯儲備,使我國開放型經濟具有極強的抵御風險能力,不僅保障了金融市場有序運行,而且保障了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目前人民幣是世界上最堅挺的貨幣之一,隨著跨境交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擴大,預計到2011年底大約百分之五到六的貿易額將使用人民幣結算。同時,人民幣在海外作為投資工具也開始試驗,除了已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還會出現新的人民幣債券市場以及更多的人民幣資產持有人,有的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官方外匯儲備。人民幣成為新的交易工具出現在國際金融舞臺和世界貨幣市場上,將為我國以人民幣為依托發展開放型經濟、參與經濟全球化、抵御國際金融風險以及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21]201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定調”與“微調”
- [ 12-15]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出政策新意
- [ 12-08]梅新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與亮點
- [ 12-2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微觀察:“穩中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