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調整 穩中求進——2012年中國經濟前景與政策展望
www.xpshebei.com?2012-02-03 09:5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經濟增速的自主回調與結構再平衡 經歷了過去60年建設、30年改革和近十年國際化和城市化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實現了年均近10%的持續擴張,經濟規模躍升世界第二,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成為世界制造貿易大國和準現代化國度。但同時,經濟風險和社會矛盾也不可避免地在累積。這些矛盾,從大的方面來看是“全面趕超”過程中的經濟目標與社會、自然約束之間的沖突,是國計與民生之間的沖突,也是資本與勞動之間的沖突。從經濟發展自身來看,則存在著生產與資源、外需與內需、投資與消費、實體與金融、就業與創新、增長與分享等多重結構性失衡。當前的問題不是速度而是持續的發展動力,需要減速增效、加緊改革。 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加快了中國經濟自主的結構轉變,促使中國經濟增長加速進入以內需拉動為主的時代。“十二五”規劃將經濟增長速度目標定為7%,有了一定的減速準備,也為結構再平衡和加大改革預留了緩沖空間。2011年中國經濟依然高速增長,但逐季度遞減。“十二五”開局之年在節能減排、轉變動力機制上仍然進展不夠,但在體制改革如稅收、財政改革上開始走出了堅實的步伐。對中國而言,伴隨著經濟基礎的根本性變化,以及正在發生的勞動力供給轉變和成本上升、分配結構調整、服務業發展、節能減排等過程,這輪宏觀再平衡要比以往更為深刻,一定會持續多年,這會在短期內直接降低經濟增長的潛在增長率約1-2個百分點。 近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動力仍主要是投資,特別是城市化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在巨大的國際金融動蕩中,中國能例外地保持經濟持續較快增長,投資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但隨著2011年中國城市人口比重超過50%,城市化進程增速開始減緩,特別是近十年來土地城市化速度遠遠超過了人口城市化速度(2001年-2011年城市建成區面積和規劃面積比城市人口年均增長高50%-100%),未來向土地投資仍有潛力,但增速下滑。在2012年,地方融資平臺、鐵路和國企的高債務率都不得不面臨去杠桿化壓力,這會大幅縮減地方政府和國企的投資能力,同時許多城市對汽車和住房的雙重“限購”也抑制了居民的個人投資,雖然電力、水利、機場、道路和通信等大批在建、續建工程仍將保證,2011年約800萬套未完工、2012年還將新增700萬套的保障房建設對投資下滑也有一定緩沖作用,但政策主動調整所帶來的投資乏力仍是2012年經濟的主要壓力所在。消費則大致保持穩定且潛力巨大,但若經濟不景氣拉長,消費也可能會受累下滑,刺激消費會成為政策的重中之重。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21]2012宏觀經濟十大猜想:GDP增速或創十年新低
- [ 02-02]回歸實體經濟才是中國經濟正途
- [ 01-30]世界經濟論壇學者:中國經濟有著巨大增長潛力
- [ 01-18]今年中國經濟增速仍將繼續放緩
- [ 01-18]中國經濟“成績單”提振全球市場信心
- [ 01-16]盧中原:用平常心看待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慢
- [ 09-29]盧中原: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 [ 08-04]CPI見頂后中國經濟會出現“拐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