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勝阻:城鎮化健康發展要防四種偏向
www.xpshebei.com?2012-04-18 15:20? 李睿 李華 王敏?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我來說兩句
近日,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可持續和宜居的城市”研討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應邀出席并發表主題演講。 辜勝阻指出,城鎮化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大的潛在內需與持久的增長動力。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首次超過50%。城鎮化處于加速發展時期,促進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必須實現城鎮化可持續發展。如果說工業化在某種意義上主要是創造供給,那么城鎮化則主要是創造需求。城鎮化在擴大內需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城鎮化不僅是引發消費需求、帶動投資增長、推動經濟服務化的重要途徑,而且是培育創業者和新型農民、實現安居樂業市民夢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城鎮化每提高1%,可以替代出口10萬億元。按照現有城鎮化速度,社會消費的總水平可以從現在的10萬億級上升到20萬億級,年均20萬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會維持20年。擴大內需要通過城鎮化把農民變成市民,通過創業把就業者變成創富者,通過經濟服務化培植大量的“白領階層”,努力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據預測,未來10年,每年新增城鎮人口將達到2000多萬人,每年需要商品房至少是六億平方米以上。再加上配套的商業、政府、社會服務的醫院、學校。城鎮化推動了對基礎設施、住宅、耐用消耗品、汽車等的需求,這是中國轉型靠內需拉動經濟成長的一個根本動力。 辜勝阻表示,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城鎮必須建立在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上,以產業為支撐,實現城鎮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以及信息化的“四化”協調發展。城鎮化一方面要同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相協調發展;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化的成果。與工業化、與制造業由大向強轉變相協調,城鎮化要建立在以制造業為基礎的實體經濟基礎上,防止“產業空心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協調,通過現代化釋放更多勞動力;與信息化相協調,在城鎮化進程中通過智慧城市來提高城鎮化質量和獲取城鎮化發展紅利。智慧城市是繼數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是信息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深度融合。據世界銀行測算,一座百萬人口智慧城市的建設,在投入不變的前提下實施全方位的智慧化管理,將使城市的發展紅利增加3倍。在保障城鎮化健康可持續發展進程中要高度重視城鎮化過度發展的國際教訓。巴西近幾十年經濟發展迅速,農村人口大批向城市遷移,2000年城市化率已達81.2%。但巴西的城鎮化沒有和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結果造成“空城計”,大量的農村人口流向貧民窟,沒有得到正規就業。這是城鎮化的拉美化現象,是城鎮化脫離實體經濟、沒有產業支撐的典型國別案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