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早報見習記者 施穎楠
今年以來,光伏企業上市沖動受阻于行業寒冬的案例再添兩樁至9家。
皇明股份和輝煌太陽能上周終止審查,在審企業縮至3家
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微博)(以下簡稱“皇明股份”)向資本市場發起的第二次IPO沖鋒,在光伏行業整體蕭條的情勢下,終究還是以“終止審查”落幕。
根據中國證監會最新公布的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以下簡稱“申報表”),皇明股份已于6月27日申請終止審查。同日由創業板發行監管部公布的申報表則顯示,另一家太陽能企業——江蘇輝煌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輝煌太陽能”)已于6月26日申請終止審查。
今年以來,光伏企業上市沖動受阻于行業寒冬的案例再添兩樁至9家。此前,已有日地太陽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光伏企業止步IPO。申報表顯示,目前仍有福萊特光伏玻璃集團、浚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中來光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家光伏企業在排隊IPO,其狀態均為“落實反饋意見中”。
業績壓力拖累IPO
皇明股份官方網站顯示,該公司成立于1996年,其主要業務包括太陽能熱水器(家庭熱水解決方案)、太陽能熱水系統(單位集體熱水解決方案)、太陽能高溫熱發電、太陽能空調、海水淡化等。
上海證券報此前報道稱,皇明股份曾計劃海外上市,但2007年8月放棄該計劃,轉而爭取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2010年1月,皇明股份公告稱已開始接受上市輔導,擬在A股登陸,但后因經銷商揭發所引起的“偷稅門”事件,其上市計劃被迫暫停。2012年2月,皇明股份出現在申報表中,顯示其再次啟動IPO征程。截至2012年6月21日,其審核狀態為“落實反饋意見中”,擬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12.70,0.07,0.55%)股份有限公司。
輝煌太陽能官網則顯示,該公司始創于1990年,2010年改制為現代股份制企業并進入上市輔導期。截至6月21日,輝煌太陽能的審核狀態同樣為“落實反饋意見中”,保薦機構為中航證券有限公司。
雖然兩家公司未公布終止審查的原因,但該結果從此前光伏企業IPO的案例中似已有跡可循。
投中集團分析師李玲此前在研報中指出,受產能過剩、歐債危機、美國“雙反”調查、上市公司業績變臉等多重因素影響,光伏行業寒冬的持續蔓延,使光伏企業IPO前景亦不樂觀。投中數據顯示,今年至6月14日,已有7家光伏企業IPO擱淺,其中無錫上機數控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思可達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被否;恒基光伏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止審查;蘇州快可光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日地太陽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歐貝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全部申請終止審查。
此外,光伏企業借殼上市也頻頻“流產”。6月19日,遠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ST遠東,000681)公告稱,吸收合并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的資產重組事項被迫中止,原因為“以太陽能光伏為代表的新興能源產業的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短期內市場行情不容樂觀”。
李玲指出,縱觀國內整個光伏產業鏈,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等領域均處于產能過剩狀態,企業持續盈利能力成為通過新股發行審核的一大門檻。但其同時指出,在整個行業景氣度急劇下降的形勢下,光伏企業資金周轉困難,企業融資需求擴大,同時受PE機構退出壓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響,光伏企業上市募資的欲望仍然很強烈。
統計顯示,今年IPO過會的光伏企業仍有至少三家,分別是2月14日過會的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日出東方(19.19,-0.10,-0.52%)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在2月15日過會,寧夏日晶新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則于5月3日首發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