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引力”漸強
“印度尼西亞央行開始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債券投資,中國對此表示歡迎。”央行昨日發布公告指出。
央行指出,雙方都認為這將有利于擴大兩國金融合作。
銀行間債券市場是中國債券市場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交易品種涵蓋國債、金融債、央票、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以及資產支持證券等幾乎所有的債券品種。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指出,一方面,印尼把人民幣作為它的官方外匯儲備,是儲備投資管理運營的一個正常的做法。
“另一方面,印尼作為東南亞最大的國家,而且最近幾年經濟增長比較快,此舉意味著人民幣作為一個國際儲備貨幣,在亞洲的一個比較大的增長。”梅新育說。
此前,央行在2009年曾與印尼央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以促進雙邊貿易和兩國間的直接投資,同時提供短期流動性以穩定金融市場。
根據貨幣互換協議,中國央行將在必要時向印尼央行提供人民幣1000億元,而印尼央行將在必要時向中國央行提供175萬億印尼盾。
自2010年8月起,央行開始允許外國央行和部分境外金融機構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以拓寬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國內金融市場的渠道并促進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
今年以來,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步伐加快。4月份,央行與世界銀行在美國華盛頓簽署協議,世界銀行獲準正式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
而央行最新發布的2012年金融穩定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末,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有參與機構11162個,共有51家境外機構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試點,已成為各類市場主體進行投融資活動的重要平臺。
目前,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已經逐步形成了以做市商為核心、金融機構為主體、其他機構投資者共同參與的多層次投資者結構。
對此,梅新育認為印尼央行對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債券投資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又向前推進重要一步。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人民幣要真正實現國際化,還需要幾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