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賬也分大帳小賬
今天我來做做會計的活,算算賬。國內成品油今天起調價,汽柴油每升降0.07元和0.08元。別小看這7分8分,這可是成品油價史上首次“五連降”。我們不僅要算表面上的經濟賬,還要算背后的民生賬。
這么一看,你就知道了,算賬也有大帳小賬之分,所謂小賬,就是價格的漲漲跌跌,朝潮朝落,大帳則是民生賬、民心賬、社會效益帳。
虛報財政收入打錯了算盤
虛報財政收入這事就打錯了算盤。新華網報道,審計署今年在對東北某鎮審計時發現:2013年全鎮實際財政收入156萬元,卻虛報為1690萬元,虛增16.24倍,數量驚人。這樣一個全市經濟總量墊底的鄉鎮,虛報財政收入后,排名有了明顯提升。
我早說過,注水的政績背后必是縮水的民生。這樣扭曲的政績,算的是個人的小九九,不僅是算小賬,也明顯是在算假賬,哪里有算大帳的觀念?
房價高低要算民生賬
房價的糊涂賬也要算個清楚。媒體報道,不管你樂意還是不樂意,以松綁限貸為主要特征的房地產市場救市政策第二波已經開始了。更詭異的是,“二套房”的標準,這些年里,有時“認貸不認房”,有時“認房又認貸”,有時“認房不認貸”,儼然成了“任人裝扮的小姑娘”。
財經網一針見血指出,說是“經濟過熱時,我們擔心樓市泡沫破裂,限貸、限購等措施一環緊扣一環,而樓市一旦開始調整,救市措施就接二連三出臺,擠泡沫和保民生很快被拋到了腦后。從2003年到現在,十幾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更多的是在為經濟增長保駕護航,控房價保民生已經淪為了保增長下的附屬品。”
老馬以為,這里面體現出的土地財政沖動,或者長官意志,很明顯算的是價格賬的小賬,更大的民生賬卻算得糊涂,實在遺憾,以至于,連標準都成了手里的橡皮泥,隨意揉捏。有媒體報道,“二套房”認定標準隨意變動,市場和公信力“很受傷”。是啊,算小賬,算盤珠子打得再響,計算器用得再溜,表格用得再精明,不算本事;要算大帳,從市場從民生從長遠來想問題才算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