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沃爾沃中國離岸貿易的成功試點,上海自貿區破解跨境結算難題促進離岸貿易發展。 許婧 攝 中新網上海4月12日電 (許婧 張燕玲 張亨偉)困擾上海自貿區多年的跨境結算難題終于破解。11日,沃爾沃建筑設備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詹旭介紹說,不久前,位于上海金橋開發區的沃爾沃建筑設備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爾沃中國總部”)收到了中水八局尼日利亞宗格魯水電站項目購買挖掘機的首付款,首次走通了離岸貿易的全流程。 這對沃爾沃中國總部和詹旭來說,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好事,從此以后,他們再也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每年數億元的營業額落到海外;而對上海自貿區而言,是困擾多年的跨境結算難題終于破解,成為深化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的成功試點和自貿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提升的典型案例。首單只是故事的序章。隨之沃爾沃中國總部的香港當地隧道建設項目,以及企業的中國土木工程集團的肯尼亞、幾內亞等項目成為試點案例的升級版。 在上海自貿區推動貿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離岸貿易作為新型國際貿易形式,需要突破一些原有制度和政策上的管制。為此,上海自貿試驗區金橋管理局從2016年開始著手破解離岸貿易的跨境結算瓶頸。 按照中國海關監管制度的規定,沃爾沃中國總部只能從事進出口貿易,卻無法開展貨物不報關入境的離岸貿易。因為如果貨物不經過國內口岸,直接由企業的境外生產廠商銷售或租賃給境外客戶,海關因看不到貨物,不能提供相關進出境單據,也就無法以傳統方式證明貨權;銀行方面擔心沒有按章審驗存在不合規風險,也不敢輕易嘗試,造成企業無法收付匯和在國內開展資金結算。該總部的離岸貿易結算均未能落地上海。因此,問題的癥結在于:如何在企業、銀行和監管機構之間建立互信和核查機制,確保離岸貿易的真實性,以及資金使用和來源的合法性。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建立監管機構、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互信機制,證明這筆離岸交易的真實存在,然后利用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走通跨境結算之路。”在此過程中,金橋管理局搭建平臺,多次與市區海關、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等監管部門溝通,并開發建設金橋綜合信息平臺,企業按照自愿原則和平臺對接,實時發送在國際貿易和制造、維修等方面產生的相關數據,平臺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分析比對“四流”即“資金流、貨物流、單證流和信息流”,消除企業與監管部門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此外,市商務委還開出了“白名單”,納入有良好進出口資質的企業進行試點,實現互信機制。 一系列的努力之下,2018年7月,沃爾沃中國總部形成初步試點方案并向主管機關報備,正式開展首個試點項目——中水八局尼日利亞宗格魯水電站項目(尼日利亞在建的最大水電項目)。“該項目向我們訂購了2臺30噸挖掘機。設備從韓國工廠直接發運到尼日利亞拉各斯港,資金結算則通過沃爾沃中國總部在興業銀行上海分行開設的專用賬戶進行。”詹旭告訴記者,包括跨境結算、結售匯等,這一攬子的金融服務都由興業銀行上海分行提供,到去年11月初,這單跨境結算業務的首付款收付匯流程全部完成。 交易結算更快、銀行手續壓縮到小時計、費用和成本大幅降低……如今自貿區內已經實現了跨國結算和貿易職能,不再需要借助海外公司支持國內業務運營。2018年,沃爾沃中國總部大規模開展進出口貿易并試點離岸貿易跨境結算,營業額增長迅速。隨著沃爾沃中國離岸貿易的成功試點,也讓銀行擴大和提升了新的業務、拓展了新客戶,更好地實現金融支持實體經濟。 目前,企業正憑借上海自貿區創新的這項制度優勢,正源源不斷地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離岸貿易業務。如果2019年能業務落戶上海,該公司跨境營業額成倍增長。上海自貿區成了名副其實的企業走向“一帶一路”的橋頭堡。 沃爾沃試點案例是上海自貿區金融制度創新的典型,這單跨境結算業務在全國尚屬首例。隨著相關常規手續的制度化、模塊化,離岸貿易的規模效應指日可待。詹旭也充滿期待:“下一步,我們還想利用FT賬戶,走通人民幣跨境結算的道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自貿區金橋管理局局長、金橋管委會主任楊曄說,接下來,金橋將在攻克離岸貿易境內結算瓶頸的基礎上,深化試點并轉化成制度安排,同時推進全球跨境維修業務試點不斷提升企業總部功能,并充分利用金橋開發區南區轉型升級為綜合保稅區的契機,為園區產業集聚、企業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和制度保障。 今后,更多市場主體將參與到這一改革創新中來,離岸貿易作為新型的國際貿易形式也有望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按下發展加速鍵。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杭迎偉日前透露,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會著力發展離岸經濟,強化實施差別化探索,形成適應轉口貿易、離岸貿易、服務貿易發展的制度安排。(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