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里,農民們正在采摘“玉梨”和黃桃;荷塘中,蓮農們忙著采蓮;稻田里,雜交水稻制種長勢喜人……這是近年來老區蘇區建寧盛夏時節到處可見的美景,也是建寧聯社踐行綠色金融托起山清水秀生態美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建寧聯社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綠色信貸長效機制,持續加大對綠色經濟的支持力度,全力推進山清水秀生態美建設,為建寧生態環境建設持續貢獻金融力量。 綠色信貸 助力走好特色產業路 一株蓮,一顆梨,一粒種子,能產生多大效益? “今年是個豐收年,種蓮收入30多萬,雜交水稻制種收入6萬元。”盤點一年下來的收入,建寧縣里心鎮花排村的宏壘家庭農場李崇芳樂得合不攏嘴。 山上種梨,又種桃,田里還有建蓮和一大片的雜交水稻制種,這是建寧縣農民的“致富套餐”。這些特色農業已成為建寧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目前,建寧縣蓮子全產業鏈產值達23.4億元,梨子產業全產業鏈產值8.51億元,雜交水稻制種全產業鏈產值19.43億元,帶動當地農民人均增收9000元以上,建寧成為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是“中國黃花梨之鄉”和“中國建蓮之鄉”。 為了扶持“五子”走上產業化之路,建寧聯社堅持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定位,圍繞種業產業鏈關鍵環節,立足縣域種業行業資源特點,發揮資金優勢和網點優勢,鞏固原有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福蓮貸”、“福煙貸”等業務的同時,創新推出“福種貸”貸款產品,持續加大種業產業信貸投放,推動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協同發展,有效提升綠色金融的覆蓋面,助力種業轉型升級,讓一顆顆蓮子、一粒粒種子做出大產業,成為建寧人的致富寶貝,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農信支持現代農業的興旺之路。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末,建寧聯社發放制種業貸款5144.65萬元,發放福蓮貸貸款1417.65 萬元,發放梨子行業貸款1062萬元,發放桃子行業貸款605萬元,發放無患子行業貸款1620萬元。 綠色信貸 助力造綠色產業集群 冬日的暖陽下,建寧縣濉溪鎮坪上梯田蓮海的殘荷呈現出別樣的自然之美,宛如一幅生態水墨畫。走進荷塘,游客們拿出相機,拍攝殘荷之美。 “真是太美啦!”從廈門來的游客林先生說道,以前都是夏天賞荷花,沒想到冬天的殘荷與倒影相映襯,產生別樣的美。 眼下,鄉村生態旅游成為了山區建寧的一張“金色名片”,不僅帶來了人氣,還帶旺了當地旅游、餐飲、零售、農副產品等行業,讓農戶獲得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高峰村,曾是建寧縣最貧窮的村。窮根子在于缺乏農業生產資源。可背靠著有“秀起東南第一巔”之稱的金鐃山,高峰村有豐富物種和清澈水質,這樣的資源用好了,就能讓村子改天換地。 綠水青山守出了財富。從2010年開始,高峰村通過人居環境的治理,為鄉村游打開了通路。建寧聯社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把握現代農業發展新趨勢,瞄準高端化、綠色化、服務化,按照縣政府對高峰村的重大決策部署,切實加大對高峰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由高峰村成立專業合作社,村民以地票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社員有貸款需求時,由合作社作為擔保的貸款模式。如今的高峰村宜居宜游,蓮花疊水、兒童沙灘公園、曲院風荷、夜光跑道、七彩滑道等一步一景,美麗休閑鄉村的每一處都讓人駐足。 綠色信貸 助推引領綠色發展 如何將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等“三生”功能融于一體?在閩江源頭建寧找到了答案:“一二三”產聯動發展。 走進建寧縣春花農場,一個現代化的農場躍然眼前:這里不僅種植了“建寧玉梨”、黃桃、獼猴桃等經濟作物,而且生產著鐵皮石斛等產品,還提供電商、采摘、餐飲、住宿等服務業。 “我們農場‘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多虧了信用社發放的貸款,幫助我能順利發展,一二三產融合起來,咱就成‘新六產’啦。”農場負責人陳春花高興說。 經過多年的發展,她經營的福建新康源農業有限公司圍繞農產品保鮮、罐頭加工等實現了農產品產業鏈發展,解決就業人員140人,帶動農戶2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戶,直接增加農民收入80萬元,間接增加農民收入190萬元,有利推動了建寧水果產業的發展,成為建寧特色農業種養、現代農業觀光產業和鄉村振興示范樣板的一面旗幟,獲得了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稱號。作為省政協委員,她還積極為推進果園機械化耕作、建設美麗鄉村、河道治理、生態護岸建言獻策,成為了綻放在閩江源頭鄉村振興的“一枝花”。 截至2021年3月末,綠色貸款余額2.5億元。下一步,建寧聯社將充分發揮金融“引擎”作用,積極調整信貸結構,大力支持綠色農業開發、綠色旅游發展、綠色林下經濟發展等項目,更加有力支持建寧產業結構調整和帶動地方經濟的綠色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