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的主力軍,武夷山農商銀行突出當地綠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金融,重點支持當地支柱產業——茶產業發展,目前已累計發放茶產業貸款9.5億元,讓茶山唱響綠色之歌,讓武夷“巖韻”茶香飄向各地。 堅守初心 讓“紅袍卡”惠及千家萬戶 花開盛,茶芽嫩,當下正是采茶的好時節。楊文春正通過手機銀行支取“紅袍卡”授信額度,用于采茶、制茶的資金。“短短的幾分鐘,無需到網點,30萬元信貸資金就到了我的賬戶,‘紅袍卡’真是好”。 為了更好的堅守服務初心,武夷山農商銀行推出“紅袍卡”,努力滿足茶農日常種植生產的資金需求。該卡采取“整村推進,批量授信”的方式推廣,通過建檔立戶采集茶企及茶農的基本信息,建立“白名單”制,按茶園區域分為核心區和其他區域,按經營類別分為自產自銷和批發零售,并針對茶山面積、茶廠規模及設備數量,進行差異性等級評定和批量授信,支持茶葉之鄉武夷街道和星村鎮的茶產業發展。截至目前,武夷山農商銀行已累計發放“紅袍卡”9189張,金額5.56億元,讓金融福利惠及千家萬戶。 深化創新 讓“茶好貸”成為一張名片 “武夷山農商銀行成就了我的理想,‘茶好貸’實現我的茶人夢。”這是林家茶邸創始人、“林家茶邸婦女微家”家長林麗娟常掛在嘴邊和大家說的一句話。創業初期的林麗娟嗅到巖茶的商機,成立了林家茶邸,但由于資金匱乏,創業舉步維艱,農商行金融助理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與她聯系,及時了解情況,發放了“茶好貸”200萬元,為她創業帶來了第一桶金。如今,林麗娟事業發展如火如荼,已形成“產茶、制茶、銷售、茶文化傳播等“一條龍”的產業鏈。同時林麗娟通過舉辦“茶藝師”培訓,先后帶動了30多位來自貧困家庭婦女員工的就業創業,撐起了婦女的“半邊天”。 武夷街道、星村鎮為武夷山主要茶葉產區,三菇度假區為茶葉銷售區。為全面支持武夷山茶產業鏈發展和升級,武夷山農商銀行創新推出“茶好貸”信貸產品,對茶葉種植及加工、精制茶、茶葉批發及零售等茶產業基礎環節,茶葉包裝、茶具、茶文化藝術品等茶產業附屬環節,茶葉精深加工、高附加值茶制品等茶產業深加工環節整個茶產業鏈提供資金支持。同時積極豐富擔保方式,積極探索茶園抵押、農股質押,將茶農、茶企的茶山和茶農的股權成為有效的融資渠道,激活“沉睡資產”變“茶商活水”;探索“信用+保證”的親情擔保和與福建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合作擔保模式,有效解決融資難的問題,讓“茶好貸”產品“真好貸”。截至目前,累計發放“福茶貸”8300戶,金額9.5億元,其中:發放茶園抵押貸款131戶,金額13547.64萬元;發放“親情擔保1169戶,金額23728.29萬元;發放省農擔貸款410戶,金額16374萬元。 守住青山 讓“農機貸”助推節能減排 為了守住綠水青山,踐行綠色金融,武夷山農商銀行創新推出了“農機貸”,著重支持傳統制茶加工業“煤改電”,促進“電制茶”,幫助制茶企業更換設備,改善制茶條件,既幫助茶企節約生產用能成本,惠利廣大茶農,又落實節能減排政策,保障綠色能源與“雙世遺”保護相互促進、和諧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目前以累計發放“農機貸”380筆,金額3058.11萬元。 星村鎮曹墩村茶企“老記春城”負責人曹春城,就是“農機貸”的受益者之一,由于他的茶廠位于國家公園內,早期制茶工藝較為傳統,主要是依靠傳統煤、碳制茶,生產效率不高,又對環境造成污染,節能減排顯得格外重要,急需資金用于更換設備,武夷山農商銀行送去了“及時雨”,為其發放了“農機貸”貸款50萬元,幫助其解決設備升級的資金問題,讓他能夠做出即健康又環保的放心茶。 加強合作 讓“農商情”深入山間地頭 武夷山大紅袍企業家聯合會會長俞代華表示,多年來,武夷山茶企、茶農在武夷山農商銀行的支持關心下,得到了快速發展,茶好貸、紅袍卡、農機貸的相繼推出,幫助解決了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 為了支持做大做強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讓武夷巖茶的“巖骨花香”之巖韻蜚聲中外,武夷山農商主動作為,積極與政府對接,與市茶葉局、武夷街道、星村鎮、大紅袍企業家聯合會、茶葉合作社等建立戰略合作,采取“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搭建平臺,實現“結對幫扶、資源共享、金融服務、發展互促”,取得顯著成效。其中,武夷山農商銀行與星村政府戰略合作,建立“綠色信貸示范基地”,推行了“聯學聯建”工作機制和“科技特派員+金融助理+專業合作社”的模式,有力支持當地茶葉產業發展。截至目前,武夷山農商銀行已累計支持星村鎮茶產業農戶1821戶,金額2.45億元;支持燕子窠生態茶園成立的賢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茗川茶府”等16家合作社社員632戶,金額516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