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村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的主力軍,廈門農商銀行積極響應省聯社黨委的部署要求,堅持以黨建統攬全局促進發展,讓紅色農信基因代代相傳,煥發全新活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農商力量。 助力城鄉基層治理 基層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基層治理的基礎就實了。廈門農商銀行在“黨建+”的模式指引下,持續深入推進“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探索基層黨建與金融服務的結合點,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米”。 從2008年起,該行黨委就開始選派優秀的支行行長和經驗豐富的員工赴全市各區、各街道、各村(社區)的政府部門和共青團組織等擔任“金融助理”,并于2013年正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黨建品牌——“雙百工程”(即“百名基層掛職干部”和“百名金融顧問”)。金融助理在提供創新金融服務的同時,也肩負國家經濟方針政策“宣傳員”、金融方案“策劃者”等身份,是落實政府支農惠農政策的金融橋梁。2014年,廈門市委組織部下發文件,肯定該行率先推出的掛職干部服務“三農”、服務基層的新模式。2018年,該行153名“金融助理”被廈門市委組織部賦予“村級組織換屆選舉觀察員”的新使命,以第三方身份全程觀察和監督了290場(次)村居換屆選舉。2019年4月,在廈門市委組織部指導下,該行黨委選派10名干部掛職全市8個重點項目指揮部以及市財政局、市婦聯,為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目前,該行已選派310名金融助理,活躍在全市6個行政區域、18個鎮街、43個企事業單位及319個村居,受到了廣大農戶、居民和黨政部門的好評。2019年,該行獲得了“全國農村金融十佳黨建創新機構”殊榮。 2021年,廈門市委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推廣“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為全市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金融人才支撐,帶動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鄉村地區,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助推鄉風文明建設 廈門農商銀行通過金融助理送金融知識下鄉,推廣“金融+文化”活動,助推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以良好信用環境助推良好社會環境。2016年以來,該行與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通過戰略合作,創新金融及文化服務下鄉進村的新模式,為群眾演出近百場,將“金融+文化”送到社區居民的家門口。該行防范電信詐騙真實案例為創作背景的“掃黑除惡”主題戲目,提升了居民的詐騙防范意識;該行特色黨建宣傳片《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快閃”在學習強國等多個平臺上展播,以空巢老人勸說在外打工女兒回鄉創業為題材的品牌宣傳片《振興鄉村做伙來》點擊率超30萬人次,獲評“2018全國農村金融十佳微視頻”、2019中國廣告影片金獅獎“金融服務類最佳廣告影片”銀獎。 為進一步豐富紅色農信內涵,該行創新推動基地、展館、書屋齊發展。一是在軍營村、白交祠等地建設14個黨建共建基地和4個鄉村振興示范點;二是在小嶝島建設黨建教育基地“初心館”,打造“炮火中的農信社”;三是攜手廈門仙岳書院創建“三有書屋”,組織基層支部開展多種形式“主題黨日”學習教育活動。該行還向軍營村、白交祠村、小嶝社區贊助了10余輛電瓶車,在教學點之間穿梭,增強了黨性教育的社會性和實踐性。2019年,兩個高山村所在的蓮花支行榮獲中國銀行業協會頒發的全國“最佳社會責任特殊貢獻網點獎”。 勇擔鄉村振興重任 秉承紅色農信初心,廈門農商銀行以黨建為引領,推動支農支小各項業務融入鄉村振興戰略,讓 “三農”在良好的金融服務環境下,實實在在享受到“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普惠金融的政策紅利,共繪美麗鄉村藍圖。 2020年7月22日,該行成功舉辦“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大會”,廈門市委實施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向該行授予了“廈門市實施鄉村振興實踐基地”牌匾,該行與廈門市農業農村局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以加大農業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投入為重點,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元化的戰略合作。 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大要求,該行推出系列金融產品精準支持農民創業致富。截至目前,廈門農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超過100億元,以實際行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在廈門的落地。在廈門島東部拆遷進程中,該行也將成熟的“蔡塘模式”“枋湖模式”成功復制到高林-金林社區、后埔社區,項目累計授信12.9億元。 今年3月,該行在全省農信系統率先成立了“鄉村振興金融部”。下一步,該行將嚴格對標省聯社的工作要求,進一步融入廈門市的發展大局,繼續堅守初心、專注主業,主動適應農業農村新形勢新需求,加大創新,先行先試,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不同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大力支持廈門市重點區、特色鄉、試點村發展建設,豐富產品體系,完善服務方式,確保有效供給,擦亮“廈門市實施鄉村振興實踐基地”這塊金字招牌,為廈門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