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資源留在國內需要靠制度來保障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出通知,從11月1日零時起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價格每噸各提高500元。這次油價調整在許多人的意料之內。10月29日,受墨西哥減產和美元持續疲軟等因素影響,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再創歷史新高,已逼近每桶94美元的“天價”。我國一些地方出現的“油荒”苗頭促使有關部門不得不迅速拿起價格調節工具。
但是,單純的價格調節工具依然需要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配合。10月31日晚上,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劉振秋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表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是調節生產和供求的最有效的杠桿。這次價格調整后,應該說會起到調動企業生產積極性、增加市場供給的作用。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強調并要求各成品油加工企業切實承擔起保證市場供應的責任,努力提高原油加工量,增加成品油產量;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也要盡可能地把資源留在國內;要加強運輸的協調和資源的調度,保證市場的均衡供應。
顯然,有關部門自身也已經意識到價格在調控中的局限性。倘若有關企業在國際油價持續攀升時,為了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擴大成品油出口,勢必會減少國內的成品油供應,導致油價失控。這種擔憂并非毫無根據。海關總署8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份,我國成品油進口達到2174萬噸,同比降低1.0%,而成品油出口則達到898萬噸,同比增長26.2%。在我國夏季用油高峰,各地市場成品油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成品油進口降低、出口增長的狀況,無疑埋下了“油荒”隱患。
事實上,我國南方部分地區2005年出現的“油荒”也與此不無關系。當年1-6月份,國內成品油供應緊張,而我國卻總共出口了759萬噸成品油,同比增長幅度竟然高達48.6%。以至于全國政協委員郭榮昌在政協大會上呼吁:“石油壟斷巨頭不能忘記了其不同于一般民營企業的國有壟斷企業身份,不能忘記了它們應當承擔的公共職能。然而,在公共利益需要的時候,它們并未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反而嚴重損害了公眾的利益。”
由此,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劉振秋強調并要求各成品油加工企業切實承擔起保證市場供應的責任,盡可能地把資源留在國內,就變得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僅僅通過呼吁、僅僅依靠企業的自覺就能確保“盡可能地把資源留在國內”嗎?從相關企業過去的表現來看,答案并不令人樂觀。
要促使有關企業做到在國家最需要石油的時候少出口、多進口,必須有制度保障。
首先,應該完善我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盡可能縮小我國油價與國際油價的價格差和時間差,使相關企業在石油消費旺季和國際油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能夠擴大生產和進口。國內與國際油價之間的差距,是相關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感方面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通過價格調整這一市場因素來消除或縮小國內外油價差異,有利于我國成品油市場供應的穩定。
其次,應該使財政補貼制度化,當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存在一定價差之時,通過財政補貼彌補煉油企業的虧損,能防止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價差拉大時煉油企業反而減產的現象發生。我國過去也經常對石油企業進行財政補貼,但這種補貼由于沒有形成制度使得相關企業無法形成明確預期,導致企業在加強成品油市場供應方面常常動力不足。
第三,應該建立起一種成品油進出口監督機制,要求成品油出口必須報經有關部門批準,以嚴格限制石油巨頭在國家最需要石油時大量出口石油。同時,也要督促相關企業在國內成品油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加大進口。一些國家為了滿足本國石油需求,常常對石油等戰略物資的出口進行嚴格限制,而我國基本上放權給企業,由企業自己決定進出口數量,這是導致在我國成品油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出口反而加大的根本性原因之一。如果通過制度設計嚴加限制,我國成品油的進出口就更能體現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傅新)
爭鳴>>>提高油價還是有必要的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