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25位企業領袖”發布的時刻,編輯部特意對這個榜單折射出的企業界“五年風云”作了回顧。一個最大的變化,其實是年齡。五年前榜單25位入選者,50歲以下的有11人,占44%,今年的榜單,50歲以下的增加到16名,占64%。中國企業界逐漸進入40歲左右的人當家的“四十世代”。
還有另外一個佐證:2007年接近尾聲,《中國企業家》全年24期雜志當中做了12個國內企業家封面報道,除何享健、朱敏兩人在60歲左右外,其他10位封面人物,全部是40歲上下的“四十世代”:郭廣昌(1967)、楊元慶(1964)、譚旭光(1961)、郁亮(1965)、王傳福(1967)、段永平(1961)、李寧(1963)、馬化騰(1971)。
一個國家最活躍的企業主要掌握在40多歲的企業領袖手中,“四十世代”開始擔當企業界中堅,這是中國與發達國家特別是歐日企業界最大的不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擺在中國企業界這批“四十世代”面前的,是什么樣的使命呢?
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經濟已面臨一些根本性的挑戰,這些挑戰,也正是“四十世代”在未來5到10年需要面對的歷史性使命。
第一,“中國制造”升級版。全球主要經濟體對“大批量、低價格、大路貨”的傳統版“中國制造”,已由欣賞、鼓勵轉為警惕。貿易保護主義、環保要求、匯率壓力,這些“天花板”直接考驗著在過去20多年里曾經為中國贏得全球工廠地位的制造企業。“向世界重新證明中國”,找到一種更加與社會和諧、更加與全球經濟和諧的新商業模式,是楊元慶、李書福、施正榮、譚旭光這些制造業“四十世代”的歷史性重任。
第二,“中國服務”創立者。30年發展積累的“財富效應”,正在深刻改變國內市場的需求結構,從制造大國到消費大國、服務大國、投資大國的轉變,可能在未來5-10年里加速實現。基于“窮人經濟學”建立起的“脫貧商業哲學”,已經不太適應未來內需升級的要求。馬云、郭廣昌、陳天橋、陳東升、李寧,這些服務業新領軍者,能夠在全球打響“中國服務”的品牌嗎?
第三,“社會企業家”。從“企業家的企業”到“股東的企業”再到“公眾的企業”,是人類商業文明演進的共同線路。西方企業在這條路上走了200多年,可是只有30年歷史的中國企業現在不得不急行軍通過。一方面是破壞性創新的企業家精神,一方面是和諧至上的時代大趨勢,“四十世代”必須有比前輩們更高超的平衡感,更寬闊的社會視野。柳傳志公開和私下都曾為那些認為“成功只是個人成功”的年輕一代企業家擔憂,呼吁他們在個人消費和行為方式上考慮公眾感覺,讓社會的空氣再濕潤些。
四十世代,準備好了嗎?(牛文文)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