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3月份國內銀行新增信貸繼續保持高位運行,總量有望接近1.3萬億元。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的投放總量均在8000億元以上。預計一季度新增貸款將超過4萬億,距離全年5萬億的"目標底線"只一步之遙。
針對外界對一、二月份信貸投放過快的質疑,央行曾經公開表示,目前的信貸投放屬于合理增長。那么,3月份再次出現放量增長,是否仍然屬于合理增長范圍之內呢?
值得注意的是,對今年以來出現的信貸規模迅速擴張的情況,央行始終只是發表原則性的評價,而沒有向外界具體披露過信貸的結構。特別是在新增貸款中,中長期項目貸款、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生產性貸款、非生產性貸款的比重分別為多少?票據融資的規模以及與往年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如果新增貸款的絕大部分都被安排為大的項目貸款、非生產性項目貸款,那么,未來銀行的流動性將受到嚴重影響。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一季度的信貸放量效果,并沒有預想的那么樂觀,新增貸款中的絕大多數都變成了大項目貸款、非生產性貸款,特別是包括樓堂館所在內的政府性工程,占用了相當比例的新增貸款。而實體經濟得到的支持并不多,特別是中小企業,由于抵押、擔保等方面的原因,得到的信貸支持可以說少得可憐。
有幾個方面的情況也許可以說明當前信貸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票據融資情況沒有出現根本性的變化,說明實體經濟的貨幣流動性還不強,實體經濟的復蘇沒有想象的那么好;
二是一度出現良好上升勢頭的發電量,3月下旬開始又出現反復,全國發電量同比下滑了2%左右,導致3月全月發電量同比下滑了0.7%。作為反映經濟形勢的先行指標,發電量和用電量被認為是未來能否轉暖的風向標,3月下旬發電量的走勢不能不令人擔憂;
三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呼聲越來越高,說明新增貸款雖然連續放量,但是,真正光顧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這樣的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非常有限。
目前,有兩種現象必須引起注意:一是在行政推動下的“銀團項目”大得令人吃驚。很多地區都出現了由政府牽頭的“銀團”合作項目,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的貸款規模。有的項目盡管明顯沒有發展前景、沒有還貸基礎,但由于有地方政府的推動,以及銀行自身的貸款沖動,都順利啟動了;二是央企與地方政府的“聯手”信貸行動。由于在金融危機中形象“高大”了,央企不僅成為地方投資追逐的目標,而且成為銀行擴大信貸規模追逐的主要目標。而在這種追逐中,許多地方的政府性工程、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也被央企與地方政府通過BT、BOT等方式搭車上馬、搭車建設。
經濟困難需要信貸支持,經濟復蘇需要信貸支撐,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支持和支撐需要犧牲一些眼前利益,甚至未來利益。但是,決不能代價太大,決不能為未來的發展埋下太多的隱患。
有專家分析,如果按照目前金融機構的做法以及對信貸的控制,3至5年后,不良貸款將大幅上升,到時,付出的代價可能會相當沉重。這不是危言聳聽。在地方轟轟烈烈的建設場面中,到底有多少是出現在實體經濟之中的,值得調查和關注。
所以,一季度的信貸放量,釋放的不僅僅是積極的信號。在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同時,如何把握投放的節奏、方向、力度,也是必須認真重視和研究的問題。(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市國資委)
![]() ![]() |
- 2009-04-031.6萬億!3月信貸數據猜測愈發"雷人"
- 2009-04-01沙縣2.4萬農戶受益支農信貸
- 2009-03-303月份信貸延續增長 業界擔憂流入股市
- 2009-03-25經濟刺激再升級 兩部委出臺信貸十條新政
- 2009-03-20信貸規模高速攀升 流入實體經濟跡象明顯
- 2009-03-13“兩輪驅動”2.69萬億信貸井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