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廳替排污企業保啥密
近日,黑龍江環保廳召開2009年環境執法暨應急管理工作會議,邀請十余家媒體參會,但對哪些企業仍在違法排污等情況,卻稱“這是內部保密資料”,不讓記者知道。部分記者難以理解,憤然退場。
黑龍江省環保廳以“保密”為由,對違法企業名單遮遮掩掩,讓公眾很納悶,有網友甚至激動地說:“環保廳”更名為“環境污染保護廳”算了。此情此景,筆者身為環保人員深感蒙羞。
當前,環保部門與污染企業存在微妙關系。污染企業既是環境執法對象,也是環保部門創收的“費源”。《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排污費的征收、使用嚴格實行收支兩線”,但在不少地方,環保經費與排污費直接掛鉤,地方財政一般按30%比例返還排污費提成。如此,只要環保部門懂得“放水養魚”,就能收更多排污費,繼而單位福利和行政開支也會更寬裕。
基于這個因素,不少地方環保部門有時甚至千方百計幫助排污企業開脫。比如,上月湖北某縣一家企業超標排污,影響長江水質,驚動省城黨報。當地環保局一方面指導企業趕緊調水沖污,另一方面請來宣傳部門“滅火”。經過一番工作,省報記者相信了企業整改的“誠意”,最終撤了新聞稿,企業事后也識趣地向環保部門繳納了豐厚的排污費。
近幾年國家對環保越來越重視,但污染問題似乎越來越嚴重,其中原因很多,不少人習慣把板子打在地方政府身上,一些環保部門也隨聲附和,說“官帽在地方政府手里攥著,不敢不從”等等。
我認為類似說法很不負責任,因為無論怎么辯解,負有環保之責的職能部門工作不盡力乃至不作為,都是瀆職。
假如某些環保部門,一方面對排污行為聽之任之,甚至幫助污染企業遮掩;另一方面,又把環境惡化全歸咎于地方政府,這樣的“環保局”設了何用?到對當下環保體制進行反省與革新的時候了。
![]() ![]() |
相關新聞
- 2009-04-21黑龍江拒曝光違法排污企業 部分記者憤然退場
- 2009-04-21黑龍江環保廳拒絕曝光違法排污企業遭質疑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