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買國貨”也當兼顧民企
日前,國家發改委與工信部、監察部等八部委聯合發文,強調政府投資項目屬于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產品。國貨與外貨的博弈,讓4萬億投資計劃的政府采購問題暴露于天下。
我贊成在政府采購時適當體現“優先買國貨”原則。
這是因為,目前政府采購中的國貨比例不是多了,反而在與外貨的競爭起跑線上,動輒遭排斥,以致出現過度青睞外貨的現象。尤其是政府采購中占據相當比重的政府用品采購,由于公款消費的價格敏感度較低,不少地方、部門出現為抬升采購用品檔次而刻意選擇價格昂貴的外貨現象。
比如,對于近期火熱的“寶馬公務車”,不少人就質疑:為什么一定要選擇寶馬,而不考慮國產自主品牌車,支持民族汽車業?在這個意義上,九部委提出“優先買國貨”,可謂是對政府采購中“不買對的,只買貴的”現象的糾偏。
當然了,“優先買國貨”不能簡單等同于“優先買國企貨”。畢竟國貨又分為國企與民營企業兩大板塊,而30年來,國企得到了夠多的行政保護與政策優惠了,對民企的支持則有待提升。因此,“優先買國貨”要對國企與民企、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一視同仁,以質量、性能、價格的綜合比較為標準。
“優先購買國貨”是壯大中國民族經濟的良好助推力,讓各市場主體公平角逐這塊保增長、促發展的大蛋糕,通過競爭出效率,讓真正具有競爭力的國貨脫穎而出,也讓一度非議我們“排擠”外貨的跨國公司無話可說。
4萬億政府采購的市場機遇擺在眼前,國貨當自強。
與之對應的,是政府多鼓勵與扶持在市場競爭中顯英雄本色的成長型企業,比如華為、聯想、阿里巴巴等,它們是代表國貨形象的先鋒企業———4萬億政府采購是一個促進市場機制完善的契機,如通過健全政府采購競爭機制,催生更多的華為、聯想,這不正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之幸么?
![]() ![]() |
相關新聞
- 2009-05-11溫家寶:我國應對金融危機遠不止4萬億投資計劃
- 2009-03-184萬億投資超三成與房地產相關
- 2009-06-15發改委擬發文制止4萬億工程采購中歧視國貨現象
- 2009-06-01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配套投資受限地方財力
- 2009-05-22國家發改委公示"4萬億"資金來源
- 2009-05-04中央投資項目難止步4萬億
- 2009-04-30國務院下調11行業資本金比例 紓困4萬億刺激計劃資金缺口
- 2009-04-23IMF報告:金融危機讓全球損失4萬億
- 2009-04-21社科院:4萬億拉動投資難度大 引導民間投資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