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南京老城南街區大面積推平改造的事件,引發了南京市各界人士、包括居民的強烈反對。領導同志兩次明確批示、有關部委派調查組趕赴現場,才使地方“暫停”和“延緩”……而即便真是不再打折扣地使這場拆光推平的“改造”停止下來,南京老城最后的那片歷史街區,也已被破壞得滿目瘡痍了。這殘剩下的歷史街區,又會給那些主張推平的人一個“與現在的環境不協調”的借口,甚至還會以拆遷地的原住民還等著回遷為由,提出種種“補牙”、“鑲牙”甚至“保護”的理由,來將這場拆遷進行到底……這就又會陷入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屢屢遭遇的怪圈之中。
我們觀察和評論這個事件,完全不必被繁縟的細節所遮蔽,只要看清幾點實質問題:
首先,這樣的“危改”,是否征詢過這片街區居民們的意愿?補償金額能否得到居民們同意?而在城市建設中尊重市民意志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了嗎?
其次,這個所謂“保護”工程在規劃和決策的過程中,到底征求了什么樣的“專家”意見?是否真正做到方案透明、決策民主,而不是走形式過場?
為什么這么大規模的破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的行為,在社會各界一再強烈呼吁、中央有關部委和領導同志一再指示下,仍能夠不顧一切地推行下去?其中的背景應該查一查。
不要再以什么“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不夠”作托詞了,十年前發生在浙江省舟山市的定海古城被毀事件,地方官員就是以此為借口的。經過這么多年科學發展觀的深入人心,社會意識和官員認識都普遍提高了,各種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政文件也明文頒布。歷史文化名城老街區掃蕩般地推平拆光這種“舊城改造”方式,也早已被實踐證明其錯誤和危害,為城市規劃建設界所詬病。現在需要的,就是遵循中央有關領導關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所作出的批示——狠抓落實。
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文明存續之本,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座名城之本。任何人如果只看到眼前一點淺近的經濟利益、甚至為個人私欲所驅動,而做出有悖于良知的事情,一定會受到歷史的譴責,并且最終會被時間證明:其所損害的,正是國家、民族和人民的長遠利益。
我們各級官員應當三思,再三思。(劉序盾)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7-12請留下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 2009-07-23老城保護剩下最后的機會
- 2009-07-15“梁林故居”沒掛牌就該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