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副市長下海變億萬富豪的價值
24年前,擔任深圳副市長的葉澄海辭官下海。24年間,他先后輾轉美國、南美等地經商。現在,據保守估計,葉澄海夫婦的資產高達34.09億元。(9月10日《廣州日報》)
看到這樣的新聞,令人欣慰。筆者認為,深圳前副市長葉澄海辭官下海,并在24年的打拼中,變身資產高達34.09億元的億萬富豪,至少有三個可喜的價值。
其一,他實現了自己的經商價值。1985年,42歲的葉澄海辭職下海,創立香港美洲貿易和深圳海濱制藥有限公司,開始其商旅生涯,并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最終成為一名擁有資產高達34.09億元富豪,最直觀的感受是,他實現了自己的經商價值,證實了他是有商業頭腦的商業人才,乃至將來可能成為商業巨子。
其二,他闖出了一條成功的創業之路。創業是一條非常艱辛曲折的道路,往往布滿荊棘,充滿礁石和激流險灘。葉澄海辭官下海經商也一樣,在艱難的起步中,沉重壓力常常使他徹夜難眠。“借了錢,怎樣還?”但他沒有被困難和風險所嚇倒。他咬咬牙對自己說:“盡你的能力去做,奮斗過了,就行了。”葉澄海在自我的激勵中,先后開辦絲綢服裝廠、電子廠……先后涉足焦炭、房地產、鋼鐵、制藥等行業,并到美國、南美等地經商,甚至放棄令人羨慕的美國“綠卡”,最終創立了深圳信立泰藥業有限公司。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2009年上半年,公司總收入為3.53億元。近日,其公司在深交所上市,股票發行完畢,葉澄海夫婦將持有71.56%的股份,身家達34.09億元。葉澄海從高官到富豪,闖出了一條成功的創業之路,也給別人引領了一條創業之路。筆者相信,葉澄海一定能激勵更多創業者不懼失敗,奮勇前進。
其三,他打破了“以做官為本”的“功名”思路。在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考功名”、“功名成就做大官”,是很多父母對兒子的最大愿望。于是,擠獨木橋,考公務員,成了“國考”,非常壯觀。與此相對應,經商創業者顯得太少。然而,當很多人還夢想做官時,葉澄海居然放棄深圳市副市長的高官不做,下海經商,爭當創業先鋒,做經商的弄潮兒,不僅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人猜測其個性導致他在官場中四處碰壁,不適合做官。
有道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別人的“另眼”與“怪論”,并未能阻擋住葉澄海經商的夢想和決心,經過24年的打拼,葉澄海終于在另一條路上“功成名就”。
有感于葉澄海棄官經商成功,筆者竊以為,從就業思想和就業意識來說,中國企業之所以缺乏自主創新品牌,恐怕與人們做官的想法太濃厚、創業的思想較淡薄,有著千縷萬絲的關系。
有人說,一個沒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筆者則要說,一個人人熱衷當官而沒有創業精神的民族同樣是沒有前途的民族。筆者希望葉澄海放棄高官、突破千年的“功名”思想下海經商,從另一條道路上了實現其人生價值的成功例子,能喚醒很多的人放棄做官的夢想,爭當一個自主創業的先鋒,并希望葉澄海的事跡能激勵更多的人走創業之路。(王捷)
(責編:李艷)
![]() ![]() |
- 2009-09-11切斷“期權腐敗”的“變現”之路
- 2009-09-11公務員離退后的何去何從并不重要
- 2009-09-10有公務員法又何須新規
- 2009-08-31不是胡潤殺豬 而是富豪自殺
- 2009-09-11公務員離職"下海"亟需"陽光法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