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社會的呼聲有問題,還是教育部門在賭氣式地進行教育改革——— 你們說要改,我們改了,但你們看看效果怎樣?還有的地方,幾乎一年一個改革新動作。我看問題主要出在后者。教育部門沒有誠心推行真正意義的改革,或者說,沒有觸及自身的實質利益,只做改革的表面文章,以應付來自社會的改革壓力。嚴禁擇校的改革實質,不是頒發禁令,而是改革義務教育的經費配置機制;新增春考的改革實質,不是給落榜生增加一次上大學的選擇,而是面向所有考生、所有學校,開創“多次高考、多次錄取”的新格局;高考科目改革的實質,不是做科目的拼盤游戲,而是探索對學生的新的評價體系;自主招生改革的實質,不僅僅是增加高校的自主招生權,而應該是擴大受教育者的教育選擇權。
近來,筆者聽到不少教育部門官員聲稱,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只是聽上去很美。80所高校的5%自主招生都沒有搞好,給高校更大的辦學自主權,老百姓會放心嗎?這種觀點,很難讓人不懷疑,是不是故意把自主招生搞成這個狀態,以此證明,還是統一的集中錄取好,有政府部門對高校的計劃管理好,以便維持統一高考格局,同時把高校的辦學自主權掌握在教育部門手中。
最近有消息稱,人們期待已久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將在全國兩會期間出臺,在某種程度上說,中長期教改,也是在社會的呼聲和輿論的壓力下推進的,鑒于以往教改的教訓,期望這次教改,能有實質性的改革動作,而不能成為一個反證社會呼聲行不通的新過程。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僅靠教育部門的自覺是行不通的,需要調整教改方案制訂模式和執行模式,在教改方案制訂時,應建立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教改方案應提交人大審議;在教改方案執行時,應由人大專門機構,以及設立社區教育委員會、教師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學生委員會等代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權益的機構,負責檢查配套措施是否完善并監督執行效果。(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 2010-01-31教改不是學如何變臉
- 2009-11-13教改綱要更需要意見交鋒
- 2009-08-10教改的實質是考改
- 2010-02-03教育改革:如何超越自相矛盾的主張
- 2010-01-04教育改革的深水區在哪兒
- 2009-12-212009,教育改革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