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癢癢式的處罰讓抄襲難絕跡
www.xpshebei.com?2010-02-09 09:01? 張鳴?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漫天的抄襲,源于我們學界的體制。咱們的體制很可愛,沒有懲罰抄襲的制度,卻有激勵抄襲的機制。教育部成立學風道德委員會,成立之后什么事也不做,連裝樣子都不裝一個。但各個高校的評比,卻建立在論文的數量上,一是國外SCI論文發表量,一是國內核心期刊發表量。教育部的大筆的資源,都是通過各種名目和項目下達的。有了發表量,就可以評博士點,一級學科,重點學科,重點學科研究基地。拿下這些名目,拿得越多,學校的檔次就越高。所以,各個高校紛紛掀起一場又一場大煉“論文”和課題的運動。對教師,則量化考核,獎金激勵,教師成了養雞場下蛋的母雞,只要快下多下,不管蛋里是否摻假,有沒有三聚氰胺。教師的文章不夠數,就逼學生寫,研究生不交若干篇核心期刊論文,就不讓畢業。跟當年大煉鋼鐵的時候發動群眾土法煉鋼一樣。連教授的論文質量都保障不了,學生在短短的三年之內寫出的東西,可想而知。但發表不成問題,核心期刊給錢就行。于是,順便把中國的學術期刊,也給腐化掉了。
世界各國,哪怕一些第三世界的小國,那里的學界也是最在乎臉面的。學界抄襲人人喊打,就是因為如果人家的學者被發現有這樣的事,幾乎注定要身敗名裂,從此別在學界混了。但是,我們的學界,卻偏偏沒有這樣的事。抄襲即使被人家當場拿住,學校方面最嚴厲的處置,也無非是拿掉行政職務,或者暫時停招博士一年之類撓癢癢似地處理,文抄公們,該干什么,還干什么。教授照做,課題照拿。照樣在人前人五人六的。連抹一下臉,裝幾天孫子都不用,跟沒事一樣。如果抄襲的人,恰好在學校的地位很高,那么連行政職務都不會被拿掉,學校甚至會全力地保他。
就這樣,在我們這個神奇的土地上,抄襲變成了學界的家常便飯,變成了學者的日常行為。確實熱鬧,確實高產,但這樣下去,世界學界是不是還會帶我們玩,可就難說了。
相關新聞
- 2010-02-04論文買賣市場異樣繁榮警示學術評價機制荒誕
- 2010-02-09有多少學術是非由媒體制造
- 2010-01-29抄襲“譽滿全球” 中國學術“何日出頭”?
- 2010-02-01張培剛:一個"反動學術權威"消失的30年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