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糧食危機最主要的外因:全球“農產品武器化趨勢”
自古以來,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都是商人囤積居奇的投機品。壟斷糧食等農產品,既可以牟取暴利,也可以控制人或害人。所以,基辛格說:“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世界上所有的人。”這就是“糧食武器化”最經典的表述。
二戰以后,西方國家正是根據基辛格“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世界上所有的人”的戰略思想,制定了“糧食武器化戰略”,在多個方面做了充分準備。
首先,是種子革命。西方利用基因等技術進行的種子革命,不僅僅是為了增加產量,更重要的是消滅他國生產者自有的種子資源,并形成對其商品種子的永久性依賴。一旦一國的種子依賴他國或被他國控制了,糧食等農產品安全、甚至食物主權就無從談起了。這方面美國深謀遠慮。我國在加入WTO以來的幾年間,不僅大豆及其產業基本上美國化了、廣西玉米種子正在加速美國化和轉基因化,連東北玉米種子也快美國化了,棉花種子約20%左右的份額也被美國種子占領了,每年以10%的速度擴大,并且還在向水稻、小麥、土豆等品種擴大戰果。這比1840年代鴉片輸入中國的速度不知快多少倍,也不知危險多少倍!
其次,制定產品標準和貿易規則,侵占市場份額,控制定價權。農產品價格有暴漲暴跌的特性,只要控制了某種農產品一定量的市場份額,就可以獲得很大的定價權。某種農產品10%的份額如果被某個資本集團或國家控制了,就可以輕而易舉地使該農產品市場價格暴漲50%或者暴跌50%甚至更多。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農產品短缺有價格暴漲所致的安全危機,農產品過剩也會有價格暴跌所致的安全危機。過去幾十年,西方國家在進行“種子革命”的同時,一方面通過主導全球農產品標準和貿易規則的制定,另一方面始終堅持高補貼農業政策,其戰略意圖非常明確,即時刻都準備著最大限度地占有并控制他國農產品(包括種子)的市場份額和產業,最大限度控制農產品定價權。我國大豆及其產業被美國資本集團全面控制的事實足以證明西方“糧食武器化戰略”的成功。
再次,美國等西方主要國家已基本完成了“農產品武器化”的戰略部署。2005年8月,美國總統小布什簽署了《2005年國家能源政策法案》,在美國政府補貼政策作用下,糧食等農產品可以用于生產汽油了。2005年的石油價格在每桶40美元左右時,很多人就此認為用糧食生產能源沒有效益(石油價格每桶65—70美元時,用糧食生產能源才可盈利),靠政府大額補貼的生物能源產業化是不可持續的。可在2007—2008年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石油價格從40多美元漲到了147美元,用糧食等農產品生產汽油變得現實且大有可為。
一部汽車一天要吃掉一個人半年的口糧。隨著生物能源產業化時代的到來,不僅糧食,幾乎所有主要農產品都存在危機(因為土地是有限的)。不僅糧食可以“武器化”,幾乎所有主要農產品都可以“武器化”。《2005年國家能源政策法案》將全球糧食安全危機推入一個新的階段,從此,土地、糧食(農產品)、石油、美元、匯率、農產品現貨和期貨市場等都高度關聯了,“農產品武器化”的威力倍增,圍繞“食物安全”的“戰爭”將成為國家之間的最常規“戰爭”,幾乎無時不在進行中。糧食等“食物安全”問題不再僅僅是個農業問題,而是上升為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政權安全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