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15年的發展,中國互聯網已擁有多項值得驕傲的資本:網民總數達到3.84億,全球第一的地位無人能撼;騰訊市場價值超越400億美元,躋身全球前三名巨頭行列;中國本土互聯網公司在中國市場全面戰勝Google、微軟、雅虎等互聯網巨頭,成為完全依靠市場競爭取而勝之的行業之一。
但是,必須清醒看到,除了規模第一之外,中國互聯網發展最根本的靈魂——創新活力依然不足。對于快速發展和謀求產業升級的中國來說,如何打造中國的Google、中國的Twitter、中國的Facebook、中國的Myspace成為戰略性的選擇。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說,幾乎所有互聯網的重大創新都不是來源于大公司,而是小公司和個人。從萬維網、瀏覽器、搜索引擎,到BBS、博客、門戶……主要的互聯網創新技術和模式無一不是由初期的個人和小公司完成的。Yahoo、eBay、Facebook、Google等互聯網巨頭無一不是從個人網站起步,從一些個人愛好出發,逐漸成為引爆全球的互聯網主流應用。
以創新作為標尺,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嚴峻性。有一天,當我們依靠全球最大的市場、成為吸引全球富有創新活力和創業精神的人才們施展身手的最佳陣地的時候,我們的互聯網發展才能真正值得驕傲。在此之前,我們可能犯下的錯誤是:損害互聯網創新的環境,破壞互聯網創新的活力,削弱自身創新的能力。這種損失將是影響深遠的。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新媒體時代,這些民族互聯網公司將成為中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構成,互聯網亦將帶動中國科技產業的全面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說,互聯網創新不僅僅與互聯網發展緊密相關,更與中國社會的變革與發展緊密相關。如何把握新浪潮的機遇,不僅僅是個人與企業的當務之急,更是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抉擇。
(作者系互聯網實驗室共同創始人兼董事長,本文節選自《人民日報》3月23日,標題有改動)
- 2010-03-05如何與互聯網共存?
- 2010-02-03互聯網和私生活相抵觸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