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工會真想為民工“撐腰”,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按照《工會法》第六條規定,推行工會直選,完成從“依靠政府,背對工人”到“依靠工人,面對老板”的身份轉型
經過四年的努力,一個由新杭州人自創的自助互助公益機構“草根之家”,終于“名花有主”了。近日,浙江省總工會正式將“草根之家”納入到了工會組織,在九堡鎮成立了“格畈社區工會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務站”。這也是新杭州人在杭州組建的第一個工會組織。
雖然新修訂的《工會法》已把進城打工的農民界定為“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流動工人”,在法律上肯定了農民工擁有參加工會組織的權利,但在實際操作中,真正得以建立的民工工會少之又少,更遑論建立后的民工工會怎樣有效地開展工作了,故此次杭州出現第一個民工工會組織有兩點值得注意。
一是建立民工工會的必要性。這群農民工為何要組建“草根之家”?還不是因為當他們遭遇維權難后想給自己找一個“娘家”。遇到問題該找誰,這對農民工來說,是一個非常現實而又尷尬的難題。6月20日的《人民日報》披露,農民工對工會毫無概念,基本上遇到經濟問題先找附近的老鄉、同學,再找家里,最后才是同事,根本想不到會去找工會。“草根之家”存在本身就凸顯了建立民工工會的必要性。
二是建立民工工會的滯后性。在杭州這樣一個民工高度集中的地區,迄今為止,居然才出現首個民工工會,而且還是在“草根之家”經過四年發展小有名氣的情況下,才被省總工會接納到工會組織,這不也從側面提醒省市兩級總工會要加快建立民工工會的步伐嗎?
除此之外,我更關心的是第一個新杭州人工會建立以后將怎樣開展活動。報道稱,成立后的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務站將共享格畈社區資源,并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廣泛組織外來務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參與工會活動,增強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感情溝通。這很好,但遠遠不夠。眾所周知,工會的主要職能是維權,對于民工工會尤其如此。根據調查,新生代農民工普遍存在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社會保險參與率低、工資水平總體偏低現象。而與“三低”相對應的,則是“三多”——工傷及職業病多、加班多、勞動爭議多,當然更加突出的是欠薪問題。如果民工工會不能起到為民工維權的作用,那必然會與其他工會組織一樣成為擺設。
那么,民工工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為農民工“撐腰”?雖然《工會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工會維護農民工權益的法律地位,規定了工會有權代表農民工跟資方談判、解決勞資糾紛和職工困難,但由于各級工會組織的領導人員即從主席、副主席到委員大多由上級工會或者廠方委任甚至由廠長兼任的構成特點,決定了工會不可能全心全意為職工維權。民工工會真想為民工“撐腰”,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按照《工會法》第六條規定,推行工會直選模式。民工工會要通過直選,完成從“依靠政府,背對工人”到“依靠工人,面對老板”的身份轉型,才能切實履行起為民工維權的職責。
- 2010-05-12請給“90后民工”點盞希望的燈火
- 2010-04-22茅于軾如此“施舍”民工不領情
- 2010-04-13“本科弟弟”為何不敵“民工姐姐”
- 2010-03-03當“富可敵國”遇上“民工荒”……
- 2010-02-26民工荒給調結構發出三道加急令
- 2010-02-26民工荒背后是年輕勞動力減少
- 2010-02-26民工人大代表滿足不了弱勢群體需求
- 2010-02-25正視民工荒背后的“半城市化”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