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截肢治病還是能讓人接受的,砍頭治病雖然比較徹底,但很少有人采用。蓋因采用后一種療法,病肯定是沒了,人也沒了。但有時候判斷一個療法是截肢還是砍頭,確實有難度,比如說河北省安平縣最近展開了一場通過限電來實現節能減排的大會戰,將安平縣城所有企事業單位、公共設施全都包括在內了,連普通老百姓也要每三天就面對一次長達二十二小時的停電,具體說來是每供電50小時停電22小時。
這是當地為了達到上級的節能減排要求而作的創舉,醫院、飯店包括在內,甚至連路口的紅綠燈都不能幸免。我們的社會是電來驅動的,沒有電就大致會回到“從前”。每周有兩天的時間停電,讓民眾回到“從前”,政府方面用心不可謂不苦、效果不可謂不大,但其頇顢也真是信然。當地百姓的正常生活受到打攪也就罷了,連醫院等設施都會隨時停電的話,萬一有人死在手術臺上,不知道當地政府如何向病人家屬交代。
與此同時,當地百姓為了讓自己與“從前”保持一定距離,很多人都購置了小發電機。這些東西都是用柴油、汽油驅動,這邊限電、那邊就開始發電,而且是用效率更低的東西發電,造成的污染估計比斷電節能省下的多。這個奇景與算計,大概不在當地領導的計劃當中。實際上,即使他知道有人這么應對也不會在乎的,因為那就不歸他管了。歸他操心的是上級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那才是對他來說比較重要的事兒。
按說節能減排、低碳生活是好事兒,但我們這里有個規律,凡是好事兒往往會讓人干走了樣兒。倒不是說政令不能貫徹,而是貫徹的方式實在太有幽默感了,往往是上面用數字要求,下面直接就按照數字找到一個最簡單的方式解決。黃仁宇先生說中國人缺乏數目字管理,但這種中國特色的數目字管理則比較像砍頭治病,只要腦袋一砍的話,什么病都沒了。
而這種解決方式在我們的生活里并不少見。比如說起解決交通擁堵、減少排放,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限行,然后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就擁有了兩輛車。到底這算是讓大家低碳生活還是刺激汽車工業,估計就很難說了。
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這種事情發生?說起來這還真是與行政管理的水平有關。因為某些真正的解決之道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是相當考驗某些人的行政管理能力的,如改善當地的產業結構、增加低能耗的產品、宣傳如何能夠在少用電的方式下生活,這些都需要相應的能力與執行力,拉閘限電則是每個人掌握著權力之時都能做的,就像砍頭可能不用學習,只要手狠就可以,而當個合格的醫生則至少現在要學習六年一樣。
這種荒唐事看多了之后,覺得有些人的頭腦真是與眾不同。該地的領導們與前幾天爆出的用油漆綠化荒山的人士一樣,都具有著不同尋常的幽默感,只可惜的是,他們并未如郭德綱、周立波一樣去娛樂大眾,而是在一個不合適的位置上給大家添堵。
- 2010-09-06節能減排不能讓百姓如此“買單”
- 2009-03-26“特殊時期”更要抓緊節能減排
- 2008-06-17公眾參與節能減排應澄清幾個認識誤區
- 2007-11-28節能減排考核不能再用"一票否決制"這個筐
- 2007-11-26節能減排考核不能再用“一票否決制”這個筐
- 2007-08-31地方發展: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