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經濟和諧長期發展而言,國企紅利大比例用于貼補社保資金缺口才是最重要的方向。老百姓存在央企的錢現在到了取出來兌現養老金的時候了。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就國有企業的諸多熱點問題給予答復。邵寧稱,隨著國企經營狀態進一步改善,國有企業上交紅利比例將進一步提升,國有資本收益就像是全國人民的一筆儲蓄,在需要時可以隨時拿出來;國有企業留存利潤已“通過投資形成了新的凈資產”。同時,他認為國企高管薪酬“比社會上低得多”。
顧名思義,國有企業的所有者為全體國民,但由于相關信息不對稱,國民卻無法有效行使對國企財產經營狀況及紅利分配等的監督權力。中國經濟發展已在效率問題上得到重大突破,但公平“短板”卻一直未有彌合。這其中,手握重金的資源類國企則頻頻被指為社會分配不公的“推手”之一。相關部門呵護國企之情,反而更加大了公眾的質疑情緒。例如,央企蜂擁進入房地產業掘金,相關部門要求78家非地產主業央企退出樓市的禁令已祭出近一年,卻只有14家央企照辦,拒不執行者不見懲罰。主管部門對國企約束弱化、所有者監管缺位等問題可見一斑。
國企利潤留存與使用問題因牽涉制度改革而一直未有定論。在主管部門看來,國企上繳紅利已有所改進,且留存收益用于新的投入也較為合理。然而動態觀察可知,眾國企在成立初期已享受到了全民的慷慨投入,當時的職工甚至將養老金積累無償讓渡給企業擴大再生產,以至于給時下的養老金制度運行形成了大筆“舊賬”無法抵補。其真正的債務人國有企業在做強后并未主動要求通過國有股轉讓、國有企業收益分紅等手段補足養老金缺口,而是急于尋求新的投資獲利渠道,這顯然是漠視“償債”義務的表現。
2010年國企累計實現利潤近2萬億元,卻只拿出5%左右上繳“紅利”。更關鍵的是,國企將大筆盈利留存后,有多少比例擴大再生產、多少資金用于內部福利,目前也是一筆“糊涂賬”。表面看來,國企高管是半市場化職務,薪酬比社會上同類崗位低,但在剛性薪酬之外,各種灰色福利蛋糕有多大,外界也只是在豪華公款宴請、公職出國考察報道中略窺端倪。這就是為何許多人熱衷在國企謀個“一官半職”,大學畢業生重生對國企的傾慕,國企再度成為金飯碗、高福利代名詞的根由。
筆者建議,應該把國有企業紅利分配與國企高管薪酬公開,作為央企管理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就以紅利分配問題為例,國企的紅利絕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其分配方式應以社會效益最大化為目的。有報道顯示,即便財政收入最強的上海也存在巨大的養老金缺口,已經對地方經濟穩定運行造成很大壓力。如果從中國經濟和諧長期發展而言,國企紅利大比例用于貼補社保資金缺口才是最重要的方向。對此問題的思考點不能以資金是否被挪用為標準,而要以央企的終極產權屬性來確定。換言之,老百姓存在央企的錢現在到了取出來兌現養老金的時候了。盲目擴大市場投資意味著繼續放棄已經欠賬的歷史責任,同時也意味著央企成為推動經濟過熱的根源,本就與調控政策基調不符。
重塑國有企業社會形象的關鍵,并不在于主管部門對其的同情或呵護,而是要通過透明公示國企動向及財務表現,最終讓公眾所有者獲取客觀評判的依據。
- 2011-02-24國企回饋公眾無論“需要”與否
- 2011-02-23國企的巨額利潤哪兒去了
- 2011-02-22國企紅利為何遲遲難以被全民共享
- 2011-02-22國企上繳紅利比例應再提高
- 2010-12-02國企高管行賄是哪門子英雄
- 2010-11-30上市國企高管薪酬不能只盯經營業績
- 2010-11-15食品不安全,逼出機關國企“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