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師協會昨日發布的調查顯示,95.66%的被調查醫師認為自己的付出與收入不相符,這與2009年進行的上一次調查相比,又提高了近四個百分點。一些頂級醫療專家月薪僅四五千元。(8月9日《新京報》)
作為一名二甲公立醫院的醫生,每當別人問我收入時。我都如實地告訴他們,全部加起來就2千多。當然,很多人是不相信的。同樣,盡管醫生們長年抱怨收入過低,但愿意選擇相信的人或許也并不多。因為,很多醫生的真實收入可能不體現在帳面的工資上,而是其它方面,比如業績提成、藥品及檢查回扣、紅包等灰色收入上。去年,廣州一位從醫20多年的外科醫生就曾向媒體報料:現在很多醫院都有經營業績考核,醫生開藥首先想的不是病人而是怎樣完成業績。
很多時候,因為收入總在地下,你要判斷不少醫生的真實收入狀況,的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以我的親身經歷來看,這種分配方式的不公或許比低收入更令人沮喪。
在醫學院長年接受的醫學教育與訓練告訴我們,藥物是一柄雙刃劍,它的使用應該是嚴格謹慎的,能不用盡量不用,能口服肌注就盡量不靜脈注射。給病人開藥,應該盡可能使用那些價廉物美的藥物。但殘酷的現實是,對很多醫生而言,現在要實現這一步實在太艱難。我們面對的是那一種最糟糕的補償。很多醫院靠賣藥物,盡可能多的賣藥物及檢查,才能維持正常運轉。這種壓力轉移到醫生們身上的結果是,他們除了考慮要考慮如何救死扶傷,還得考慮怎么為醫院創收賺錢?
為了讓醫生們死心塌地的以醫院經濟效益為重。管理者最好的一個辦法就是,把醫生們當成業務員來管,只發給他們很低的基本工資,并且將醫生收入與業務量直接掛鉤起來考核。醫生要獲得高收入就得自己想辦法。相反,如果直接給醫生們開出高工資,不計較業務量,很多醫生很可能就不“熱心”于開藥經營這件事情,醫院經濟有可能出現大滑坡。更為雪上加霜的一件事情是,在今天的中國,醫生們的勞動價值是長期被漠視的。醫生看一個病獲得的純收入(診療費)低得實在可憐,普通醫生4元,副主任醫生7元。即使是掛專家號的特需號也不過在100元左右,遠遠低于實際成本。如果醫生不從藥物檢查中補償回來,醫院不但賺不到錢,反而有可能會虧損,接診病人越多,虧損越大。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醫改專家朱恒鵬曾提出,醫藥商業賄賂的“主謀”是現行的醫藥體制,培養一個醫生的高投入和醫生較低的合法收入是產生醫生“吃回扣”現象的主要原因。倘若政府動真格嚴查,可能將涉及中國60%以上的醫生。要不就是甘心于領和藍領工人一樣低廉的工資,選擇默默的犧牲與透支。要不就隨波逐流,依靠過度醫療來獲得危險而恥辱的高收入。這是一件無比沮喪的事情,也因此令很多的從業者選擇了改行,很多優秀的青年人不愿意投身醫學。
如何扭轉這種“不滿”?首先就要在分配方式上動刀子,做到承認醫生勞動價值,根據病情復雜程度來設計收費標準。在發達國家,復雜的病情和簡單的病例按不同標準收取費用。當醫生靠自己的知識與勞動能夠獲得高收入,不再需要依靠“桌子底下的交易”(賣藥)來進行經濟上的彌補,這種現狀就能得到根本上的改變,醫生才會真正成為一種令人尊敬而向往的職業。
- 2011-07-22收入分配改革需頂層設計
- 2011-06-22個稅小修小補難撼分配不公痼疾
- 2011-06-21限價房的分配權需制度制衡
- 2011-06-17改善收入分配 僅調個稅還不夠
- 2011-05-24保障房分配:政府錢多人傻
- 2011-05-20別讓分配不公毀了保障房制度
- 2011-05-20個稅本非調節收入分配的工具
- 2011-05-13別讓分配不公毀了保障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