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開始,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金山鎮東建村東鎮路兩側的居民,每月不定時地都會聞到兩三次酸性刺鼻異味,而且都要過數天才能散去。村民們懷疑是上游的工廠排污所致。22日下午,記者現場發現,東鎮路確實彌漫著刺鼻酸味,氣味一路延續到上游一家再生能源公司。記者致電南靖縣環保局局長徐太平,希望環保部門到現場調查執法,但得到雷人回復:“要是你們有執法權你們自己去搞,你們報告我干什么?”(9月24日《海峽都市報》)
工廠亂排酸性刺鼻氣體,村民連門窗都不敢開,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鞍傩諢o小事”,接待群眾投訴,及時介入調查,嚴格執法,提供權威監測數據,把污染問題化解在無形之中,是環保部門的職責。然而,環保局長拿著納稅人提供的俸祿,對納稅人的投訴不理不睬,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根本不上心。還叫記者自己去執法。局長曝出如此有悖常理的法盲之語,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記者如果有權執法,還要環保局長干什么?環保局長“貓不抓鼠”,不愿對污染企業執法,權力莫非與污染企業“貓鼠一家親”?
繼“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 “你是不是黨員”、“你懂不懂風水”、“你應該報道百姓刁難和敲詐政府” 、“記者采訪制造矛盾”之后,環保局長再爆雷言雷語,回避環保監管職責,官員雷人語錄“此方唱罷那方登場”,讓人目不暇接。權力缺乏接受輿論監督的雅量,讓人浮想聯翩。
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創建服務型政府,提倡以民為本。環保局長如此漠視民眾投訴,如此官老爺作風怎能不叫人心寒?怎能讓民眾樹立對政府的信仰,對公務人員的信任?或許,在某些人的思維習慣里,為人民服務的的宗旨早已不復存在。只對領導負責,不對群眾生命健康負責,成了官場潛規則。不少人的工作重心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為領導服務,為權力服務,根本不考慮民眾的感受與評價。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念除了停留在報告上、口頭以外,在某些人心中根本沒有生根發芽。
行政管理理論認為,為公眾提供良好的服務是政府的根本屬性。對于環保部門來說,只有監管好環境問題,為民眾提供貼心的環保服務與和諧融洽的生活環境,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隨著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權力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型是必然趨勢,對國家負責,對政府負責都是對的,就是公開說“對領導負責”也無可厚非,但對國家負責,對政府負責,對領導負責,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不能以接待領導為由回避工作職責。
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口號喊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面對層出不窮的雷言雷語,網友們圍觀一陣以后,也會逐漸淡出。類似的事情還會繼續發生,當唯上不唯實、重官輕民成了潛規則以后,大家也許“見怪不怪”。環保局長曝出“讓記者自己去執法”的雷人言論或許是一種權力的“本能反應”,但是這番雷言雷語在民眾心里劃下了一道心理鴻溝。如何填平這道鴻溝,除了看官方回應以外,更好的藥方還是公仆用行動去證明,改變畸形權力倫理。
隨著民眾權利意識的覺醒,民眾對政府會產生更多的權利期待。他們期待政府尊重民意,期待公務人員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但是期待歸期待,如果公仆們堅持“權為領導所賜”、只唯上不唯實的畸形權力倫理,怎么辦?
我認為,公共行政管理專家丁煌的建議值得聽取:“改變單純向上負責的行政工作模式,引入科學的績效評價機制??冃гu估主體由單一化轉向多元化,政府績效由服務對象、社會機構等多方參與評價。”如果民眾對政府、對公務人員人員擁有監督權、評價權。且評價意見作為他們升遷、問責的依據。唯上不唯實,只在乎領導評價不管百姓感受的畸形權力倫理會慢慢改變。不重構權力倫理,改革績效評價機制,即使處理一個兩個雷言雷語官員,也是“隔墻扔磚頭”,“砸住誰誰倒霉”,仍然治標不治本。
- 2011-09-23南靖環保局的屁股咋摸不得?
- 2011-08-19害怕百姓追究,環保局擔心什么?
- 2011-08-10長樂環保局"最牛局長"被停職
- 2010-07-05廢電池回收不能讓環保局唱“獨角戲”
- 2010-05-12“減排不力”被調任環保局長,喜哉憂哉
- 2009-11-22“拉屎污染論”是環保局與GDP穿一條褲子
- 2009-11-21“拉屎污染論”是環保局與GDP穿一條褲子
- 2009-08-11誰會說如此環保局不是“草臺班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