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不足停招”勾勒出教育不作為臉譜
www.xpshebei.com?2011-11-23 17:37? 龍敏飛?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教育部網站11月21日公布的一份文件規定,對就業率連續兩年低于60%的專業,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教育部提出,要讓中小企業發揮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主渠道作用。提出要大力引導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11月22日新華網) 對當前的教育,我們有千般痛萬般恨,因為我們愛之深則責之切,而教育卻始終有如扶不上墻的“爛泥”,這么多年,雖有改觀,卻一直未有傷筋動骨,也使得其很難達到我們理想的期望。除卻教育本身的論文抄襲、學術丑聞之外,更讓人憤怒的是就業率——“畢業即失業”是論調雖有夸大其詞的成分,卻也不缺少現實意義。 這次,教育部有規定,連續兩年就業率低于60%的專業,要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或許,這是一項對高校盲目開設專業的應對措施,本該給予鼓勵,可其卻很難讓人提起興趣。因為“被就業”之人甚多,每年畢業時,總有各方新聞傳來;而我,作為一個拒絕被就業的人,代價便是檔案提不走,戶口遷不了,至今,這兩樣東西,仍由學校保管。 當就業率本身有了水分,甚至淪為數字游戲,那么要達到60%的就業率,那再簡單不過了,甭說六成,真要規定是百分之百,相信也沒有幾個專業會真的不達標。換言之,如果就業率本身便不準確,那么“就業不足停招”便失去了現實土壤,而過多的描述與分析,也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 不過,透過教育部這一份文件規定,卻為我們勾勒出了教育不作為的臉譜。 一者,急功近利與實用主義的意識大行其道。大學諸多專業,并非每一個都走俏,而不走俏的原因,除卻本身師資力量薄弱之外,還有一個可能,便是專業是新新職業,尚未得到認可,需要繼續給力,一刀切似的“停招”,不僅暴露出懶惰的底色,也顯示了急功近利的意識。而以就業率為停招或調減招生的唯一指標,本身便是實用主義作怪。但一個不容否認的問題是,很多學術性專業,很難用就業率來衡量。 二者,就業不足停招還是卸責之舉。需知,作為教育主管部門,任何教育出現的問題,都是教育部的職責范圍。一旦某專業出現就業不足六成,便要停招,以維系“表面的美麗”,而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學校,讓其自身去消化、去解決,解決不了便一刀切了,這樣的教育主管部門,未免也太省事了吧?如果教育部門無需為任何的教育問題負責,那其便沒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了。 言及此,我們或可知道,教育為何如此亂象,問題為何這般頻繁,不為別的,只為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本身的意識出了問題。當懶惰與卸責并行,還能期盼我們的教育能有多好呢?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23]減少招生并非解決就業難的理想途徑
- [ 11-23]我能為兒子提供假就業協議嗎
- [ 11-23]以就業率定大學專業“生死”,太功利
- [ 11-22]“國考”要做反就業歧視的領頭雁
- [ 10-31]“停招就業率低專業”是一把雙刃劍
- [ 09-13]奧巴馬就業刺激計劃或難以如愿
- [ 08-30]頂級“開學裝備”能否化為“就業利器”
- [ 06-10]就業跟蹤比就業率更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