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豈能是“權貴培訓班”
www.xpshebei.com?2012-05-18 09:05? 椿 樺?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在功利主義思想揮之不去的當下中國,刻意渲染這樣的成就,其誤導作用顯而易見,這也正是許多人反感 “排行榜”的原因所在。 中國校友會網近日發布了《2012中國大學杰出校友排行榜》,看了這個榜單,我估計不少人會進一步地強化名校情結。排在前十名的,都是響當當的名字,而北大、清華、人大,則毫無懸念地位列前三。榜單顯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清華大學造就了84名億萬富豪,校友財富合計近3000億元。在杰出校友中,1952年以后畢業于北大的政、商、學界杰出人才最多,有456人;其次是清華,有292人。 這個排行榜,在網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和批評,表明人們非常拿它當回事兒。本來,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機構,調查并發布這么一個榜單,也沒什么好計較的,但既然它已經在輿論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廣大群眾又挺較真的,那么它所產生的誤導性,就被擴大化了。我相信,人們在批判大學教育功利化的同時,內心又特別向往這些造就了更多權貴的大學。這看上去很矛盾,但其實是一種深陷其中的無奈。 說起來,這個排行榜有很多地方經不住推敲。譬如,調查的時間段很模糊,一會說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一會又說是“1952年以后”;又如,所謂“杰出校友”只局限于政、商、學界……其實,該校友會網站此前還發布過其他一些排行榜,如“中國大學創業富豪榜”、“中國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與這次“杰出校友排行榜”一樣,這些榜單所傳遞的信息很明顯:讀名校可獲得更多的發財與當官機會,而政、商、學之外的成功人士則不能算“杰出”。 諸如此類的大學造富排行榜,其實是功利主義教育思維下的產物,是一味迎合市場的需要。許多人都會講梅貽琦的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但你要讓他們調查發布一個“大師排行榜”,他們未必有興趣,也未必能弄出拿得出手的榜單。即使現在這些榜單,也未必沒有摻雜水分。譬如,有不少權貴并非大學造就的,而是有錢或有權之后,才去學校“鍍金”的;此外,時下行銷不衰的MBA、EMBA培訓班,由于其高昂的學費,被不少人質疑為權貴量身打造的教育項目。 大學不是職業學校,更不是“權貴培訓班”。大學要有基本的人文精神,有起碼的完善人生、升華人性的功能。但時下的功利主義思想,正將大學渲染成實現個人欲望的工具。北師大教授董藩喊出了“40歲時沒有4000萬身家別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的口號,聲稱貧窮意味著高學歷者的恥辱和失敗。教育部前發言人王旭明拋出“窮人的孩子不適合讀北大清華”之論,宣稱名校資源有限,所以很貴。前人大校長紀寶成則痛心于“極端功利主義使得校園不再寧靜,而是陷入喧囂和浮躁”,直言這樣的教育很難培養出大師。 應該說,大學能培養出富豪與政治人才,也屬于一項成就,無可厚非。但在功利主義思想揮之不去的當下中國,刻意渲染這樣的成就,其誤導作用顯而易見,這也正是許多人反感 “排行榜”的原因所在。可以肯定,時下許多小學生將當官與當老板視為人生的理想,正是功利主義教育觀念影響的結果。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8]造就富豪的大學也沒什么不好
- [ 05-18]讓“大學遺憾體”成為一面人生明鏡
- [ 05-17]大學“自我陶醉”之后要“自我救贖”
- [ 05-17]大學合作,開花更要結果
- [ 05-16]大學的魅力從那門縫中透出
- [ 05-14]大學告別了“小明” 小學也該告別“小明”了
- [ 05-14]大學圖書館設“VIP座位”的褻瀆與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