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建公園:安溪湖頭的有益嘗試
www.xpshebei.com?2012-07-06 16:43? 林志煌?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讓農民就地過上市民的生活 記者:貴鎮“村村有公園”的規劃正在實施之中。我們實地看了幾個,老百姓對村里的公園普遍叫好。你們當初提出這樣的設想,是出于哪方面的考慮呢? 林志煌:最初的一個觸動是,看到群眾活動沒個去處,不少人圍在祖厝門口閑聊。我們就想,應當給群眾提供一個活動場所。還有一個契機,就是鄉賢李尚大先生去世后,他的兒子回家鄉捐建了尚大公園,很受群眾歡迎。2010年,湖頭成為泉州市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去年升格為省級試點。我們當時考慮,把湖頭作為“新市鎮”來規劃,建設成一個城鄉一體化的示范鄉鎮,既有別于大城市,又有別于一般鄉鎮,讓農民在家門口也能基本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差不多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村村有公園” 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讓農民和城里人一樣,有公園可以玩。 記者:在農村建公園,畢竟和城里建公園不一樣,是吧? 林志煌:是這樣。我們建公園,有個特點,就是大量依托宗祠、庵廟來建。這些宗祠、庵廟平時就是群眾活動的場所,周圍通常有大片空地可用,征遷量不大;宗祠、庵廟本身有管理班子,他們在村里有影響力,既可以發動他們說服群眾支持公園的建設,公園建好后還可以由他們來管理。公園建好了,既讓群眾多了一個活動場所,又對當地的宗祠、庵廟起到保護和美化的作用,所以群眾都愿意,也很支持,還有一些村民自愿捐出地來。在農村建公園,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最終都要讓農村居民感到實用、便利,符合他們的需要。 記者:這就叫因地制宜,的確是個好辦法。那么,資金的問題又是如何解決呢? 林志煌:資金籌措的方式比較靈活。一般是三級分攤:鎮、村和群眾各出三分之一。群眾這一塊,有的是投工投勞,有的是捐資。有的村經濟條件差一點,鎮里就多出一點。各個村報上項目,我們認為可行,就開始操作。 記者: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村村有公園”應當屬于文化方面的一個著力點。 林志煌:城鄉融合的一個關鍵點,也是難點,就是文化的融合。畢竟農村人和城里人的價值觀、生活方式等有所不同。在農民的生產方式一時還不好改變的情況下,可以從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入手,“村村有公園”就是這方面的一種努力。 記者:建設鄉村公園,讓農民就地享受城里人那樣的生活便利,的確是一條好的思路。我省“十二五”規劃就提出,充分發揮小城鎮在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中的載體作用,健全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并逐步向周圍農村延伸拓展。你們在這方面先行了一步,做了有益的探索,具體有什么體會? 林志煌:我們的體會是,城鄉一體化是一個系統的民生工程,不是簡單地把農民趕上樓,那樣的城鄉一體化只是表面的,農民也不會感到幸福。我們考慮的是實現真正的城鄉一體化,努力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讓農民享受休閑娛樂、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的種種便利,真正過上市民生活。所以,我們建設湖頭新城時,將民生作為小城鎮建設的生命線,先后啟動了總投資15億元的民生工程,包括村村有公園、環城路、自來水廠擴建、全省首個鄉鎮級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等項目,還有以一級達標的標準建設俊民中學,投入6000萬元建設三安小學,等等。你再看陸大醫院,按二級綜合性醫院規劃,由政府和僑親李陸大先生親屬共同投資建設,可以為安溪北線鄉鎮約40萬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