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建公園:安溪湖頭的有益嘗試
www.xpshebei.com?2012-07-06 16:43? 林志煌?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評論 把公共服務的陽光灑向農村 戎章榕 公園以往只是城市專屬的休閑空間。“步行500米有綠地,步行15分鐘到公園”,如今已成為考量城市建設一條不成文的標準。 安溪湖頭鎮實施“村村有公園”的做法帶有實驗性,能否在其他地方推廣還要從當地實際出發,但把公園作為農村文化建設的新載體,讓農民也像城市居民那樣,在家門口的公園里早晨鍛煉健身、晚上唱歌跳舞,以此拉近農民與城里人生活的距離,這種把公共服務的陽光灑向廣大農村的理念值得肯定。 湖頭鎮黨委書記認為,在城鎮化的進程中,不光是叫農民轉換身份,還要讓農民不出家門就能過上城市生活。 “讓農民過上城市生活”,折射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陽光。湖頭鎮建設鄉村公園,與永安市小陶鎮在全省率先開通農村公交車的做法一樣,都是為了進一步縮小城鄉生活的差距。當然,完善在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的城鄉一體、水平均衡的公共服務,不能只靠鄉鎮一級黨委政府。為此,我省先后兩批確立42個鄉鎮作為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還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意見》,以期以點帶面,推動全局,進而實現“人均基本公共服務進入全國前列”的目標。 “讓農民過上城市生活”,也反映出在推進城鎮化思路上的轉變。城鎮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農民不斷適應城市生活的一個過程。然而,過去我們只強調人口向城市轉移,不尊重農民的意愿,片面追求城市化率,強行拆遷造成農民被迫離土離鄉,出現了“城中村”和進城農民與城市生活“不融合”等現象。鼓勵農村人口適當向城鎮集中,有利于城鄉經濟社會結構的轉換,有利于集約利用資源和土地,但生硬地將農村人口驅趕到城鎮,則會留下社會不和諧的隱患。統籌城鄉協調,關鍵是推動城鄉互動發展,縮小城鄉差距。通過村建公園等形式逐步培育新市民,當農民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等與城市居民相近時,他們對城市化的接受,就水到渠成了。 城鎮化關鍵在“化”,多在轉化、適應、融入上想辦法,多在創新社會管理上出思路。引導農民逐步過上城市生活,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反過來也有助于加快推進城鎮化的進程。從這個角度上說,村建公園只是優化農村環境、創新文化建設的一個載體;逐步實現城鄉均衡,也絕不只有村建公園一條路徑。(福建日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