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專業社工解決員工精神健康問題
www.xpshebei.com?2012-09-05 11:29? 甘滿堂?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80后青年是農民工群體的主要組成部分。筆者在企業調研時發現,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有些青年員工沾染上了一些不良嗜好,如煙癮、酒癮、網癮、賭癮等。這些不良嗜好,不僅使他們在經濟上變成“月光族”,而且嚴重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也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工作和企業的正常生產。一些染上網癮的員工,由于休息不好,很容易發生工傷事故,給員工與企業帶來損失。如何幫助他們戒除不良嗜好,企業管理者需要引起重視,而引進專業的社會工作者給予個案或團體幫扶,是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一個好辦法。 在計劃經濟年代,國有企業都有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機構從事員工思想政治工作,維護員工合法權益,為員工排憂解難,如幫助戒除不良嗜好,協助解決婚戀、家庭糾紛等問題。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某些國有企業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削弱思想政治工作,企業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機構作用逐漸減弱,員工的人文關懷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民營企業情況更不樂觀,長期以來,不少企業只注重對員工進行物質激勵,忽視員工的精神福利,不關心他們下班之后的生活問題,導致很多意外事件的發生。2010年深圳富士康公司發生14起員工跳樓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據調查,這些員工都是80后的年輕農民工,跳樓事件是由于他們工作強度過大、工作時間過長、與人交流偏少以及遭人歧視等原因引起的。富士康事件引發了人們對新生代農民工精神健康狀況的思考。后來,深圳市政府向富士康公司派駐專業社會工作者,協助企業解決員工的精神健康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 作為專業化、科學化的助人事業,社會工作介入工業領域在西方國家已有近百年歷史。20世紀初,美國工業界酗酒成風,嚴重損害工人健康,消極怠工和意外事件等時有發生,影響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在企業的贊助下,一些專家開始幫助員工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工業酗酒方案”應運而生。20世紀60年代,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企業員工的工作壓力問題、酗酒問題、婚姻與家庭問題越來越影響到員工的工作績效和企業的生產效率。為此,社會工作專家與心理學家合作推行了一系列服務方案,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員工幫助計劃”即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該方案是一種集綜合性、教育性與診斷性于一體的服務方案,由具有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的社會工作者實施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幫助員工解決個人和家庭問題,使他們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促進員工身心健康發展,提高企業生產效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臺灣、香港地區經濟起飛,也引發諸多勞工身心健康與權益保護問題。為回應員工的需求,社會機構開始介入處理員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問題,不僅僅滿足勞工個體層面的發展需求,如就業培訓輔導、戒酒治療、心理健康咨詢等,還積極參與勞工群體的權益維護,為勞動爭議解決提供輔導,有效密切了勞資關系。 目前,在企業社工服務方面,深圳市走在了前面,一些企業主愿意接收社工入廠,希望專業社工能幫助企業解決職工的精神健康問題,并協助企業更加有效地留住員工。專業社工駐廠后,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案與團體活動,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開發健康向上的休閑生活。例如,幫助員工制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和戀愛婚姻家庭計劃,可以使員工消除生活上的迷惘,樹立科學的人生發展目標。社會工作者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企業舉辦體育競技、娛樂聯誼、素質拓展等團體活動,豐富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這不僅可以使他們擺脫“上班時無精打采、下班后無所事事”的狀態,避免他們因枯燥、無聊而養成一些不良嗜好,還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新的社會關系網,通過協作、競技來結交更多的朋友。同時,這些團體活動還可以發掘青年特殊的才能和潛質,激勵他們將個人閃光點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去。通過企業社會工作者的努力,問題員工的一些不良習慣改變了,工作熱情與工作效率提高了,企業的歸屬感隨之增加了,企業員工流動率也降低了,實現勞資雙贏。 企業社工服務的發展,需走上從政府扶持、政府和企業共同分擔,直至企業出資購買之路。在國外,不少企業的工會出資聘請社工為企業員工服務,這一模式值得我國企業的工會借鑒,同時地方政府工會也應積極介入,可以撥出一部分經費用于購買社工服務,定向提供給急需社工服務的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員工的精神健康問題,促進企業和員工的健康發展。 (作者系福州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教授)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