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國大選中的“中國牌”
www.xpshebei.com?2012-10-18 10:46? 王鴻剛?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毫無意外,2012年的美國大選仍在玩“中國牌”。美國民主和共和兩黨的總統候選人在涉華議題上相互抹黑,大放狠話,再度陷入一場“誰對中國更強硬”的競賽。“操縱人民幣匯率”、“謀求不公平優勢”、“搶走美國工作機會”、“威脅美國經濟安全”、“外交獨斷強硬”等論調,讓人聽得耳膜生繭。 同以往歷次大選類似的是,“中國”雖在此次大選中屢被提及,但既非核心話題,也非最終目標。無論是在兩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還是在正副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中,關注焦點都是有關民生的內政細節和有關國家發展方向的宏觀設想,提及中國的次數是相對有限的。這說明,從美國內政外交的整體看,中國迄今仍不是美國要應對的最緊迫、最要害問題。而且,美國政客們在提及中國的時候,往往另有所圖,或者將涉華議題當成抹黑對手的“涂料”來用,或者是把中國當“墊腳石”,先將中國說成動機不純、行為不端的“負面典型”,然后發誓對中國絕不手軟,從而將自己立于道德高地。就此而言,中國大可對這些閑言碎語淡定處之。 不過,這次美國大選激辯中國議題,并非只是往屆競選過程的完全復制。大選程序依舊,但大選背景生變。其變有三:其一,當前美國的經濟困境是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長期以來,通常是共和黨主張自由貿易,民主黨強調國內保護。而這次大選中,由于復蘇經濟鮮有良策,“保護主義”幾乎成為兩黨共識。其二,中美之間經濟競爭的激烈程度是幾十年來所未見的。在一些美國人看來,美國要復興制造業,就必須對中國產品予以排擠;要重振競爭力,就必須對中國新能源、互聯網等領域企業加強打壓;中國大規模對美投資,也給美國帶來安全擔憂和心理不適。其三,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疑慮之深,也是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看對方不順眼,對對方不放心,如何對對方再認識、再定位,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兩國未來的政策取向和關系特征。 對此次美國大選炒作中國議題,我們還不能等閑視之。因為上述三方面的背景變化可能意味著,即便大選結束,美國也不會就此偃旗息鼓,而是繼續采取歧視性和競爭性的對華經濟政策。此次奧巴馬為表明立場,不僅口頭上不放松,而且還利用手中職權在打壓中國方面做了不少“實事”,如對中國產品征收重稅、否決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以及將中國企業告上WTO等。因此,既不能奢望此次美國大選會對中國經濟利益毫發無傷,也難以期待新當選的美國總統會對中國改弦更張。中美之間的經濟摩擦和競爭,恐怕會超越選舉而成為常態。新的變化還可能意味著,即便大選結束,中美關系的政治互信也不會很快自動修復。那種認為大選之后的中美關系將柳暗花明、自動轉好的想法,很可能靠不住。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王鴻剛(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7]中國式過馬路與規則之下的規則
- [ 10-17]“中國式過馬路”的標簽化情緒
- [ 10-16]破解“中國式過馬路”是一道社會管理題
- [ 10-16]“中國式過馬路”不能單拿素質說事
- [ 10-16]對赴外勞工權益保護應前置
- [ 10-16]中國人急從何來
- [ 10-16]中國式過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