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除“職業代罵”應多管齊下
www.xpshebei.com?2012-12-04 16:04? 徐娟?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電話代罵”服務,一天10次,收費30元起;“短信代罵”服務,一天10次,每次不少于5條,每天40元起;電話加短信“轟炸”,每天80元起……這不是開玩笑的網絡宣傳帖,這是“代罵公司”的明碼標價。近日,福州的郭先生、廈門的李先生等都遭遇了無緣無故被人罵的經歷。這樣的騷擾持續了將近一周時間,無奈之下,他們只好選擇了更換電話號碼。(12月4日《福建日報》) 據了解,“職業代罵”最早出現在網絡游戲里,部分游戲玩家被強手打敗后,用花錢找人罵人的方式泄憤?,F而今,“職業代罵”已脫離了互聯網的虛擬世界,從網上來到了現實,甚至有了比較完整的操作流程、遍地開花的分部網絡、相當全面的業務內容,以至代罵發展成為一種“職業”,成為某些人牟利的手段,這種不良現象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警覺。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代罵”對于相關各方都沒有好處。對于雇主而言,暴露了想罵人又不愿暴露自身的心理,是一種心理扭曲的發泄行為,短期的泄憤有可能引起長期的內疚;對于被罵者來說,突如其來的謾罵不僅踐踏個人隱私,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更容易引發不可預知的身心傷害;至于“代罵員”,罵人的同時極有可能被罵,長期處于不道德環境中,心理傷害也不可小視。 從法律道德的層面看,“代罵”演變成一種新興“職業”,挑戰的是道德乃至法律的底線?!奥殬I代罵”有悖于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嚴重破壞了正常的人際關系,是一種“流氓職業”。不僅無助于問題的解決,還有可能激化和放大矛盾,嚴重的還會產生報復心理或行為。按照我國法律規定,用侮辱、誹謗等方式罵人,屬于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代罵員”和雇主都應該承擔民事責任;造成嚴重后果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職業代罵”是一個衍生在社會肌體上的毒瘤,它的存在漫延至少暴露出二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表明在社會轉型期,一些人處理民間糾紛不夠冷靜理性,一些矛盾得不到及時化解,給了“職業代罵”生存的空間;另一方面,與有關部門的監管缺失不無關系,“職業代罵”既違反道德又違反法律,卻能一路從網上發展到網下,表明有關部門在此過程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更缺乏相應的措施有效遏制。 消除“職業代罵”,需要我們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途徑方式,需要培育公眾以正確理性的辦法解決矛盾,需要增強受害人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更需要嚴格兌現法律責任,增大不法侵害者的違法犯罪成本。據媒體報道,2009年4月,安徽毫州市譙城區法院就以尋釁滋事罪,判處“代罵員”和雇主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并承擔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害賠償,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試想,這樣的法律責任兌現多了,誰還敢以身試法? 徐娟(媒體評論員)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23]剎住女性陪酒的敗壞風氣
- [ 10-25]職業世代傳承的背后
- [ 10-25]更該為公務員職業倫理立法
- [ 09-10]教師的尊嚴需要我們共同呵護
- [ 08-10]大學校長“職業化”是大勢所趨
- [ 08-06]大學校長要“有所為”先要“有所不為”
- [ 08-06]大學校長如何不成為“兼職”
- [ 08-06]校長職業化這個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