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識也需要“去偽存真”
www.xpshebei.com?2013-03-25 09:01? 黃子健?來源:燕趙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在網絡社交媒體發達的當下,人們談論政治的熱情越來越高漲,公民意識也在各種微博吐槽中得到彰顯。但對微博中公眾的吐槽熱情,我總有一種懷疑,那亢奮的批判激情能不能叫公民意識呢? 近年曝出的一些網絡熱點事件,諸如“表哥”“房姐”等——— 不同于“地溝油”、“毒膠囊”,這些事往往同大多人日常的衣食住行沒有切身利害聯系——— 這些事件最初在網絡上也有龐大的轉發量,但轉發往往多出于一時興致,轉發者對事件并沒有深入了解,評論也浮于表面,只有部分人會主動持續地關注事件的發展與最終結果。 于是我們看到這樣的現狀:多元信息通道讓我們隨時可以了解這個社會上發生了什么、什么與我們相關,但真正關注這些的人卻并沒有顯著增多,我們更關注的仍只是個人的穿衣吃飯、開工放假。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我們中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能侃幾句政治經濟話題。但由于缺乏系統的知識積累與理性思考,人們表達的不是理性觀點而是一時情緒。于是當遇到無力解決的問題時,我們往往直呼法治與公平這些大概念,批判中國現狀,把問題歸因于制度,但無意、無能探求解決之法。待熱度一過,此類思考便被拋諸腦后。這種行為既無關事件核心痛癢又于社會無益,只是“偽公民意識”在作祟。 現狀提醒我們,社會發展需要真正的公民意識。這種公民意識所指的遠不是能應景地批判幾句貪官、點評兩句時事,或對不公宣泄情緒,或在網上對未經司法判決的嫌疑人進行簡單粗暴的道德指控——— 這甚至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暴民行徑”。在我的理解中,公民意識需要我們理解個人、社會和國家之間的聯系,將自己置身于“公”的社會中,做一個關心社會議題并能理性思考的“民”。具體地來講,公民意識需要我們在面對引起群情激奮之事時不作簡單粗暴的是非判斷或純粹的情緒宣泄,而能基于理性思考提出中肯的意見與可行的方案,且這種關切社會應是持續的“練習”而非“趕時髦”。 目前的難處在于,很多人空有熱情,理智不足,又堅持不住。如此的“偽公民意識”讓人聒噪、嘩眾取寵、焦慮,以至于每次的“火星”都能引起輿論火災,而人們爭當“偽公民”往往是想讓外人眼里的自己不那么茶米油鹽,這也是對公民意識缺乏正確理解的表現。生活不是陽春白雪,人們有絕對正當的理由關心自己的穿衣吃飯;而且恰恰是這些個人生存利益的本能才構成了我們關心社會、共建社會的原初動力。我們應做的,是在腳踏實地經營個人生活的基礎上,出于最樸素的個人生活理想,對社會的發展也懷著點“理想主義”并以己度人、以自身度社會地去行動——— 或者改變就是從此開始。 值得欣喜的是,在信息傳播發達的現在,我們有愈發多的途徑接觸到這些富有理想精神的探討,有助我們形成理性判斷;也有愈發多的人逐漸意識到現代社會的建設首先在于“開啟民智”,而自己的這種“去偽存真”的行動正是從最細微也最重要的角度做出的努力。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07]“光盤行動”:見證公民意識覺醒
- [ 11-07]培養公民意識比國學教育更重要
- [ 08-01]城市雕塑更應體現公民意識
- [ 04-13]青島種樹爭議是種植公民意識的契機
- [ 03-14]地震下的公民意識無國界
- [ 10-22]民間會診小學教材是公民意識的覺醒
- [ 03-22]福州全裸體檢中公民意識發育良好
- [ 02-09]以公民意識化解下一波“民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