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退役安置何時“職業化”
www.xpshebei.com?2013-06-06 17:03? 高星 等?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女籃國手苗立杰微博“放炮”,讓運動員退役安置這一老生常談再度成為焦點話題。當榮耀光環遭遇現實殘酷,退役運動員出路又在何方,還得從完善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和退役保障體系中尋找答案。 作為現役中國女籃的功勛球員,苗立杰算得上身處我國體育人才金字塔尖的佼佼者。然而這位32歲的老將如今卻因未得到承諾的待遇而在微博上吐槽地方體育部門。作為當事者,苗立杰直言:“我不是哭窮,也不是要待遇,只是讓大家關注弱勢群體,很多運動員需要得到保障。” 當前,我國運動員文化教育、就業安置和傷殘保障等長遠性、根本性問題還沒能得到系統解決。聚光燈下,有鄧亞萍、李寧、姚明這樣成功轉型的光鮮代表,也有張尚武、鄒春蘭式的極端案例。對于“拿青春賭明天”的職業運動員來說,到了運動生涯后期,不得不為自己退役后的生活早作打算。 長期以來,“體教分離”式的專業化集中封閉訓練體制,客觀上導致大多數運動員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識和謀生技能,從而喪失了自主擇業的能力。因此,無論從人文關懷還是基本保障角度,主管部門都有一定義務,積極創造渠道解決大多數運動員就業難題。 與此同時,體育主管部門在安置退役運動員過程中也會面臨諸多掣肘。例如,在當下“賽而優則仕”似成慣例的背景下,運動員退役火速“當官”的操作如何與干部選拔、任用、考核的有關制度相匹配?這一點在此前某地“奧運冠軍集體當官”事件中就曾引發不小爭議,值得反思。 解決問題之策,一方面是在法規制度、運行機構、資金等多方面健全和完善運動員退役保障體系,讓退役運動員安置有更明確的解決途徑和規范。另一方面,加快“體教結合”,擺脫重訓練輕學習的慣例,保證運動員接受系統教育、全面發展,讓職業運動員更加職業化,退役后不再需要“包分配”。畢竟體育本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金牌永遠不應是體育的唯一目標。 摘編自新華社6月5日電文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04]苗立杰爆粗口談運動員悲哀:不能打了誰都不理你
- [ 05-28]前足球運動員郝海東、李毅加盟微電影《永不獨行》
- [ 05-28]前足球運動員郝海東、李毅加盟微電影《永不獨行》
- [ 05-23]6柔道運動員打昏警察 出招兇猛頻用專業招式
- [ 05-23]摔跤柔道運動員毆打警察 頻繁使用專業背摔招式
- [ 05-18]英首相贊小貝出色大使 納達爾:他是運動員榜樣
- [ 05-16]俄著名登山運動員因繩索斷裂在珠穆朗瑪峰遇難
- [ 05-16]美國運動員年收入榜詹皇居次席 科比第4羅斯第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