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七旬的王娟坐在記者對面講話時明顯有些氣喘。4年前,她因心絞痛到北京某大型醫院就診。鑒于醫生說“情況緊急”,她接受建議,在冠狀動脈內安裝兩個支架;但僅僅過了一年零兩個月,支架堵塞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王娟再次急診入院。這時她才知道,一年前手術時,她的冠狀動脈某段僅狹窄50%,其實無需手術,僅靠藥物治療就能取得好效果。 雖然醫生只是對患者提出建議,但患者對自 己的身體健康多數很重視,加上往往對醫學了解不多,多數會接受醫生的意見。安不安心臟支架,醫生的意見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從實際情況看,有些醫生的建議并不正確。在日常的心臟介入治療中,介乎可以手術和無需手術之間的情況很多。有專家稱,38%的心臟支架屬于可放可不放,涉嫌臨床濫用。一些無需手術的患者被安了心臟支架,多花了錢,卻得不到最佳效果。如果患者病情不嚴重,一般的藥物治療就行了,或者采取生活方式干預再加藥物治療,效果肯定比安放支架好。安放支架也不能一勞永逸,仍需要結合藥物治療,要不然支架內有可能變狹窄,其他血管病變也可能加重。不必要的支架還會給患者帶來心理負擔,害怕支架移位,活動時縮手縮腳。 一些不必要的心臟支架為何會安放在患者身上?主要原因是有的醫生為利所惑,突破了治病救人的職業道德防線,違背了科學用藥的專業知識,讓患者接受花費更大、效果不是最佳的治療方案。 這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長期執行的以藥養醫機制。它是對公立醫院用藥實行順加15%的差價率作價的補償機制。公立醫院的運營、發展費用,很大程度上靠藥品加成解決,醫生的工資、獎金收入也與自己開出的藥品金額掛鉤,這就使某些醫生存在開貴藥、多創收的沖動。二是有些醫生收取藥品回扣。藥企為了讓醫生開處方使用自家的藥品,通過醫藥代表給醫生回扣,有些醫生熱衷于這種行業潛規則,干起了違法之事。 以心臟支架為例,一般情況下,國產的每支出廠價不過3000元,到了醫院搖身變成2.7萬元;進口的到岸價是每支6000元,到醫院就變成了3.8萬元。一支支架從藥企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獨家代理商、各級經銷商、醫院等多個環節,其中給醫生的提成在2000元左右。當醫生利益與推銷藥品掛鉤時,有些人就會把醫德拋到腦后,向患者極力推薦自己可以獲利更多的藥品或治療方案。這就把患者置于不利的境地,讓部分患者做不必要的檢查、手術,買不必要的高價藥。 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加快醫療體制改革,借鑒北京、深圳等地公立醫院試點改革經驗,逐步推行醫藥分開制度,將以藥養醫轉到以技養醫,斬斷公立醫院業務收入與藥品掛鉤的利益鏈條,降低藥價,提高診療服務收費標準,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同時,嚴厲查處醫生收取藥品回扣違法行為。把醫生受到的干擾盡可能地排除,醫生就能更好地遵循專業知識開處方,患者也會更加安心、舒心。(福建日報)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