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一名女學生12日晚在返校途中意外身亡。19日,警方初步判斷此案是一起刑事案件,要求附近四所學校(武漢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南校區、武漢大學珞珈學院、湖北銀河信息技術學院)的數千名男性師生提供血液樣本。銀河學院一名學員表示,“全校的男生都要過來抽血驗DNA,這有點太不尊重我們了!”(11月20日《武漢晚報》) 動輒數千人的DNA檢測并不止于個案孤例,前不久,山東濱州學院只為揪出小偷,就曾興師動眾,檢測了5000學生的DNA,此案不管是從追求破案付出的代價,還是可能涉及到侵害學生私權,都曾引起不小的爭議。與該案相比,個案屬于命案,人命關天,為了盡早找到兇手,繩之以法,回應社會關切,搞地毯式DNA檢測,似乎較之就合理了許多。那么,問題就隨之產生了,基于破案的需要,DNA檢測到底有沒有邊線?今天可以檢測5000人,明天會不會就是1000萬人呢?現實是,每個個案都可能成為下個個案可以效仿的對象。 凡事都有兩面性,DNA鑒定充其量是刑事案件偵查的輔助技術手段,與案件無關人員檢測的泛濫,以及把手段當成破案的主要方式,則會對公民身體權和隱私權形成客觀的損害,盡管對于破案有所裨益,但就結果來說,仍是公權對私權的侵犯。 按照刑偵的基本倫理,實務中DNA鑒定的運用,只能局限于排查后的重點嫌疑對象,并且宜謹慎操作。比如,性侵犯案件,即便排查確定了系某區域內的單身男性有重大嫌疑,并不等于需要將所有單身男性進行DNA鑒定,還須依據其他條件作出針對性的排除選擇。同理,因為女學生死亡在四所高校共用的校區,便對所有男性進行DNA檢驗,客觀來說,所采取的措施跳過了排查環節,直接通過檢驗來查找嫌犯。此外,據新聞報道,被害的女生死在校外數百米的一個橋洞里,流動作案的可能是否被徹底排除?如果沒有排除,那么對全校男生驗DNA的舉動就未免有些武斷。 過分依賴DNA檢驗技術,也是一種偷懶的行為,代表了警方不愿意采取其他的方式縮小和確定嫌疑對象。DNA檢驗在刑偵中的合理運用,必然是建立在對隱私權傷害最小的原則上。任何超越范圍、非最佳選擇的檢驗,都是對技術的濫用和公民權益的損害。類似對數千師生進行“地毯式”的DNA查驗,都應當被禁止。 換言之,刑偵領域DNA檢驗的應有明確的適用類型與范圍,定性為弄偵的輔助手段,而非主要手段,嚴格在控制在犯罪嫌疑人和排查中確定的重點懷疑對象,而非無限擴大。同時更該有權力的倫理界線,刑偵中的對公民約束權是一種強制公權力,破案維護公共利益的外殼,容易異化成越位侵權的壁壘,淪為不擇手段的借口。刑偵領域DNA檢驗應建立明確的規范,并納入司法監督的制度設計,給予必要的制約。 |
相關閱讀:
- [ 11-20]女大學生蹊蹺死亡 數千男性師生配合查DNA
- [ 11-20]基因考古破解曹操家族DNA密碼 確定9支曹操后人
- [ 11-15]研究曹操DNA有沒有意義?
- [ 11-14]從研究曹操DNA看“學”與“術”之別
- [ 11-14]“曹操DNA鑒定”被熱炒:將再現名人故里之爭?
- [ 11-14]復旦研究組回應質疑:研究曹操DNA不是鬧著玩
- [ 11-13]用DNA解開曹操身世之謎值嗎
- [ 11-13]莫用娛樂眼光看待曹操DNA研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