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中院27日對李某某等五人強奸案作出終審判決,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法槌落下,歷時近一年的案件終于畫上了一個句號。回觀此案,我們從中看到了司法正逐漸走向成熟自信的姿態。 近年來,民眾對法院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機,一是因為個別司法不公的情況確實存在,二是因為司法不公開導致民眾產生誤解。“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要讓當事人信服,讓公眾不受各種小道消息的誤導,需要法院做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 李某某案由于涉及未成年人和被害人的隱私,按照法律規定屬于不公開審理的案件,面對公眾的知情權、網絡上的質疑之聲,如何在保護未成年人利益和當事人隱私的前提下兼顧公眾的知情權、讓民眾認可信服案件裁判結果,此次案件的審理,為如何統籌司法公開與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的關系提供了樣板。 首先,要做到法律限度之內的信息公開最大化,同時做好相應的釋法說明活動,通過互動溝通贏得公眾信任。法院通過新聞發布會、官方微博第一時間發布案件審理流程和結果,并就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該公開的信息一律公開,依法不公開的信息絕對不公開。不迎合、不炒作輿論關注的涉及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身份的信息,及時回應公眾對案件審理的相關法律疑問。 其次,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要強化對程序正義的堅守,通過保護各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來贏得公眾的信任。無論是一審個別被告辯護律師在充分開庭后提出再次開庭申請,還是二審中律師提出申請延期審理,符合法律規定的,法院予以充分保障,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及時予以駁回。對當事人一視同仁,嚴格保護各方訴訟權利,才能向公眾傳達司法公正的應有之義。 回觀此案,也能看到某些媒體令人欣喜的變化:報道題目由指名道姓變為以“某某”代稱,由追逐勁爆刺激消息到綜合全面客觀報道,由關注“官二代”“性話題”到引領社會反思問題根源,這是媒體對未成年人權利保護意識的覺醒,也是媒體自身責任意識的覺醒。 終審判決已經明確,質疑判決結果的聲音還在,個別炒作仍會繼續。對于各種批評甚至刺耳的言論,法院作為裁判者,更要做到最大限度的容忍,用更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批評質疑,不迎合不畏懼,用更審慎的態度去認定證據適用法律,用細節的小變化去推動司法公開公正的大進步。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專電 |
相關閱讀:
- [ 11-28]李某某案二審維持原判 審判長解答5大焦點問題
- [ 11-28]李某某案二審落幕 李家稱按法律程序堅持申訴
- [ 11-28]李某某案終審重申了法律常識
- [ 11-27]李某某案二審維持原判 判處有期徒刑10年(組圖)
- [ 11-27]李某某案二審維持原判 夢鴿低調現身
- [ 11-27]李某某強奸案終審維持原判 受害人仍接受藥物治療
- [ 11-27]李某某案二審維持原判 夢鴿坐專車離開
- [ 11-27]李某某等五人強奸案終審宣判: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